
共饮两河水 气同万里合
——黄河运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晋冀鲁豫文旅融合发展联席会议综述
■ 本报记者 李政哲
九曲黄河,奔腾不息;千年运河,水韵华章。
在万物葱郁的盛夏时节,聊城,这座被黄河、大运河滋养的古城,再一次迎来了八方宾朋。大家带着感情、带着期许,共同参加黄河运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晋冀鲁豫文旅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在这里碰撞思想、激荡智慧,共话晋冀鲁豫文旅融合发展,共绘黄河运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聚两河之滨
聊城,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滔滔万里黄河哺育聊城几千年,悠悠京杭运河兴盛聊城数百载,既为聊城留下了辉煌灿烂的历史文脉,也为聊城人镌刻下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文化基因。
聊城是现今黄河与大运河唯一实质性交汇的城市。“两河”交汇实现了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与黄河文化旅游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叠加。灿烂的文化、独特的位置,注定了聊城的独一无二。
当前,聊城已然迈入了“黄河+大运河”时代。热情的聊城人民与底蕴深厚的城市文明交相辉映成一道绚丽的风景,以最好的姿态迎接八方宾朋的到来。
在山东省委党史研究院原处长,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智库专家组副组长、《运河研究》主编李金陵看来,在聊城举办黄河运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论坛暨晋冀鲁豫文旅融合发展联席会议,对于深入推进黄河运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促进毗邻省市联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两河之道
千年大运河,像一条玉带穿城而过;悠悠黄河水,为城区编织出一条条水网,构成了聊城水城辉映、北国江南的独特风貌。千百年来,在黄河与运河的滋养下,地处鲁西的聊城多出了几分灵动。
“新三宝”、东昌葫芦、莘县香瓜、高唐锦鲤等特色产品;山里和海边难得一见的万亩梨园、千亩海棠;历史悠久的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以及丰富的红色资源……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让聊城传承挖掘“两河文化”具有天然优势。
近年来,聊城紧抓黄河、大运河等国家重大战略叠加的机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活动中,原山东省旅游局局长、山东黄河促进会咨询委员会主任李德明作了《关于构建黄河、大运河文化共同体的几点思考》的主旨发言。他表示,构建“两河文化”共同体,有助于向全国乃至世界更好地讲好“两河”故事。
就“两河文化”内涵和价值,山西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山东黄河促进会高级顾问张稳柱作了《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的内涵和时代价值探讨》主旨发言。他认为,黄河和大运河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将推动黄河运河流域经济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两河文化”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也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两河文化”所蕴含的丰富价值将得到最充分的实现。
山东省政府参事、山东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山东黄河促进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述存则以《推动“两河文化”融合发展 打造中华文明展示全新空间》为主题进行发言……
碰撞思想、激荡智慧。此次论坛已成为沿黄沿运省市深入挖掘黄河、大运河文化内涵,增进友谊、凝聚共识、共谋发展的重要平台,助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谋发展之策
共饮“两河”水,气同万里合。合,不只是合作,也是合力。
以论坛为载体,聊城邀请全国黄河、大运河文旅专家,河南省安阳市、濮阳市、鹤壁市,河北省邯郸市、邢台市,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等晋冀鲁豫毗邻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协作机制联席会议成员,济南、淄博、枣庄、东营、济宁、泰安、德州、滨州、菏泽等省内沿黄沿运兄弟城市,在传承“两河文明”、弘扬“两河文化”、建设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等方面,加强交流互鉴,着力推动“两河之约”文旅品牌进一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山东省委原常委、山东省军区原政委,山东运河经济文化研究中心高级咨询,山东黄河促进会高端顾问团副团长南兵军表示,推动晋冀鲁豫文旅融合发展,不仅可以为黄河运河流域注入经济活力,更是弘扬黄河运河流域文明,提升人民幸福生活的有力抓手。
会上,四省八市围绕文旅融合发展达成合作,建立协作机制,推出区域文旅优惠政策,加强信息共享,共谋合作发展。
会议期间,同步开展了晋冀鲁豫毗邻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协作机制联席会议成员城市和山东省黄河运河沿线城市文旅资源展、文旅特色产品展,举办“河和之契”大运河黄河书画名家创作大展、“大河风华”大运河黄河文化旅游摄影展、杂技专场演出等一系列配套活动。参会嘉宾还实地观摩了张秋运河码头、陶城铺三河交汇处、景阳冈酒文化旅游景区等黄河运河沿线历史古迹、特色景观和文旅产业,感受“两河明珠”的独特韵味。
两河之美,绚丽多姿;两河之约,至真至诚。随着论坛的圆满落幕,聊城将加大“两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力度,深入挖掘“两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把聊城打造成为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