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通保畅 颗粒归仓

——聊城交通运输部门多点发力护航“三夏”生产

■ 本报通讯员 辛白 赵刚

近日,随着茌平区信发街道刘寨村“第一镰”小麦开割,聊城正式进入“三夏”时间。

为确保应收尽收、颗粒归仓,聊城市交通运输部门多措并举,全力为农机车辆运输保驾护航。

开辟“绿色通道”

让跨区麦客一路畅通

夺取夏粮丰收,对于稳预期、提信心、促发展至关重要,而农业机械跨区作业是“三夏”农业生产特别是小麦丰产丰收的关键措施。市农业部门预计,今年“三夏”生产期间,全市将上阵各类农业机械9万余台(套),其中小麦收割机2万余台,引进外地跨区作业机械3000余台。“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和机械化生产运输服务保障工作压力较大。

“目前,德上高速、高东高速等高速公路的所有收费站已全部开辟‘三夏’农机专用快速‘绿色通道’,并安排专门人员加强引导,有效保障农机运输车辆快速通行。”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韩德振说。

该局聚焦重点路段、重点环节,组织人员深入各县(市、区)和道路一线开展督导检查,优化通行服务,对于依法办理许可的农机超限运输车辆,优先保障便捷快速通行,并及时提供路况信息服务,有效提高了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安全性和时效性。同时,与公安、农业农村等部门建立沟通联系机制,提前研判农机运输需求,制定高峰期应急预案,为“三夏”农机运输车辆高效通行保驾护航。

加强护路巡查

打通入田“最后一公里”

交通主干线畅通了,农机入田的“最后一公里”也不可疏忽。大型农机下了高速、国省道,农村道路畅不畅通?能不能顺利到达田间地头?这是市交通运输部门紧抓不放的又一个问题。

市交通运输局专门成立“三夏”小麦跨区机收和机械化运输服务保障工作督导检查小组,由局科级干部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开展现场检查。

“这是哪位老乡晾晒的大蒜?码在路边,影响大型割麦机通行,麻烦赶紧收回家。”6月6日下午,在东昌府区沙镇齐楼村的一段入村农村公路上,东昌府区交通运输局工作人员杨健正在和同事们进行护路巡查,力求打通护航“三夏”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针对“三夏”期间大量农机车辆跨区作业的需求,市交通运输局会同公安交警、农业农村等部门,深入开展护路执法行动,全面清理非法设置的限高限宽设施。加大路政巡查频次,对因农业机械作业造成拥堵和影响公路畅通的情况,及时引导、排除隐患,为农机车辆跨区作业营造良好的通行环境。

设置“爱心驿站”

贴心服务温暖农机手

“‘爱心驿站’的服务真是太贴心了,明年麦收俺们还来聊城!”6月5日,在德上高速古城收费站,来自河南的跨区作业农机手赵师傅开心地说。

赵师傅表示,今年他和同乡共驾驶5台收割机,一路北上,逐麦而行,进入聊城后,感觉格外暖心。“收费站和执法工作人员不但引导我们顺利通行,而且主动对接安排我们带车进站休息停靠,提供免费饮水、加水、应急药品等服务,真心为他们点赞!”

据了解,我市交通运输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暖心服务广大农机手。充分利用服务场所设置“跨区联合收割机服务台”“便民服务亭”等“爱心驿站”,为农机手提供毛巾、矿泉水、修车工具、常用药品等便民服务项目,努力做他们的“贴心人”;在服务区设置农机专用停车位,在国省干线公路设置专门停靠处;针对跨区作业外地司机对本地线路不熟的情况,组织志愿者化身“跑腿员”,及时准确做好车辆线路指引……一系列暖心服务,为跨区作业车辆“争分夺秒”的同时,也让聊城交通运输保障颗粒归仓的底气越发足了。

2023-06-13 ——聊城交通运输部门多点发力护航“三夏”生产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2874.html 1 保通保畅 颗粒归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