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爱心餐送到田间地头
■ 文/图 本报记者 林金彦
6月12日中午,付忠晶驾驶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徐徐行驶在东昌府区侯营镇的田间小路上,路两边是大片金黄色的麦田,车上装满了盛好的饭菜。付忠晶是侯营镇红色教育基地的志愿者,她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正要把免费的爱心午餐送到外地来聊夏收的农机师傅手中。
当日中午12时左右,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穿梭,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小麦清香。“免费午餐来了,咱吃完饭再干……”在孙楼村北的麦田里,付忠晶和同事们招呼着师傅们赶紧来吃饭。饭盒里的红烧茄子、花炒肉丝、白菜豆腐散发出诱人的香味。“非常感谢你们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地头,吃饱喝足以后,我们干活也更有劲了。”来自湖北省孝感市的农机师傅陈想然激动地说。
陈想然今年51岁,从事农机工作20多年。每年夏收时节,他就和妻子搭伴跨省作业。麦收工作十分辛苦,他们每天早上6时开始割麦子,一直要忙到晚上10时以后,一天能收100多亩小麦。“夏收工作很辛苦,但也很值得。”陈想然边吃,边伸出大拇指说,“你们聊城的服务就是贴心,大馒头也非常好吃!”
“芒种忙,麦上场。麦熟一晌,虎口夺粮。”近期,来自外省的数百辆大型收割机陆续来到东昌府区,投身麦收一线。东昌府区侯营镇党委政府联合侯营镇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了将免费饭菜送至田间地头等暖心活动,今年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我们把免费饭菜和绿豆汤等解暑降温用品送到田间地头,就是要解决农机师傅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安心抢收。”侯营镇党委副书记马晓莉表示。
不少村民也主动加入免费送水送饭的队伍,受到了农机师傅们的连连称赞。据了解,东昌府区将结合社会信义体系建设工作,对参与“三夏”生产服务保障的志愿者进行信义加分,激发村民参与“信义东昌府”建设的积极性,让淳朴民风、文明乡风吹遍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