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让更多“水城工匠”如潮奔涌

——写在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开幕之际

■ 本报记者 崔崴

本报通讯员 姜伟 高立厚

仲夏青岛,“匠”星云集!6月16日,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将在这里拉开帷幕。来自全省16个地市近1400名技能精英将齐聚赛场,用智慧和汗水亮绝活、秀技能,向社会展示高技能人才的风采,书写工匠精神的荣耀。本次大赛,我市共计有99名选手参赛,参赛项目涵盖89个赛项中的82个项目。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黄金时代,也是技能人才成长的黄金时代。近年来,聊城市坚持把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改革创新,优化服务,加大投入,在政策引领、人才评价、技能竞赛等方面持续发力,带动了技能人才队伍量质齐升。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达到38.7万人,高技能人才近9万人,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育匠”

夯实技能人才成长基石

“2022年,学院取得了24项标志性成果。这一年,学院师生获技能大赛奖项104项,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18项、市级77项……”在6月8日的“聊城市技师学院建校65周年”新闻发布会上,聊城市技师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化中介绍了该校的特色创新成果。这也是近年来聊城市技工教育夯实“地基”,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水平的一个缩影。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聊城市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学制培养技术工人的主渠道作用,紧密对接主导产业需求,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办学质量不断提高,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逐年递增。近年来,全市技工院校年度招生人数稳定在8000人以上,在校生超过2万人,从技工院校走出的高技能人才占据全市新增高技能人才的“半壁江山”。

“我们聚焦聊城市重点产业发展和新业态、新职业、新领域高技能人才供需形势,加强政策顶层设计,创新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大力组织实施‘金蓝领’‘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宁吉木说,“我们坚持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以企业实际岗位需求为目标,推动校企深入对接合作,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自2019年我市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以来,全市‘金蓝领’招生培训人数近6000人,位居全省前列;‘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5000余人,共计拨付培训补贴资金超过3000万元。”

“选匠”

畅通技能人才上升通道

引才育才,更要用才留才。信发集团的李红军,通过企业自主评价拿到了电工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一路走来,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政府出台的人才政策。

为了让更多的“李红军”们专心钻研技术,实现技能成才,近年来,聊城市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机制,优化评价手段,强化结果运用,着力打破技术工人成长进步的“天花板”。

一方面,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把技能人才评价权放手给企业,制定完善“谁使用、谁评价、谁负责”的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截至目前,全市自主评价备案企业达到539家,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我们是聊城首批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备案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着眼企业的人才需求,赋予我们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企业实际,结合员工在岗位一线创造的业绩、成果等,对职工进行综合评价。”中通客车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张则强如是说。

另一方面,聊城打通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互评”的壁垒,破除人才“跨类”发展“从零开始”的“天然屏障”。从工程技术领域开始,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直接横向申报相应层次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拓宽了职业发展空间,搭建起人才成长的“立交桥”。

“目前贯通互评领域已经扩大到农业、工艺美术、技工院校,近百名技能人才获得相应领域的专业技术职称。”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事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高立厚说。

“爱匠”

引领技能人才成长提升

“没想到聊城能给我们这些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孩子自主择校的机会。”近日,齐鲁首席技师高文平难掩内心喜悦。而他的这份喜悦源于聊城市出台的人才激励服务政策。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为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示范引领作用,聊城市修订完善《聊城市首席技师选拔管理办法》。提高津贴补贴标准,总体待遇由原来的每人1.8万元提高至4.8万元。在全市最高人才工程“水城英才”评选中,对评选出的技能类水城英才给予10万元的奖励。

在修订“人才新政35条”时,专门制定了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对企业职工取得高级工及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发放2000至8000元的一次性技能提升补贴……

“参加比赛还有奖金拿,既有荣誉,还有实惠。”参加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的选手曹志伟兴奋地对记者说。

据了解,从2014年起,我市人社部门紧密对接全市产业优化升级需求,积极举办、承办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2022年度,全市企业职工、院校师生共计有130余人次在省级及以上职业技能赛事中获奖,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建”的良好效果。我市进一步激发选手参赛积极性,积极协调资金,对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选手、教练团队及参赛单位分别给予重奖,最高达到50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紧密结合全市12大产业集群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以更大力度、更强措施,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高技能人才成长的政策环境,谋划开展技能人才‘根基工程’,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为‘六个新聊城’建设提供坚实技能人才支撑。”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博说。

2023-06-16 ——写在第一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开幕之际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3081.html 1 让更多“水城工匠”如潮奔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