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届“羡林学者”正式命名
本报讯 (记者 朱海波 通讯员 吕文冰) “被命名为首届‘羡林学者’,我既感到自豪,又深感压力,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推出更多社科成果。”6月12日,首届“羡林学者”、市社科联四级调研员史晓玲告诉记者。
在6月9日召开的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研讨会上,首届“羡林学者”及首批“羡林学者青年专家”代表获颁证书。
首届“羡林学者”共5名,分别是:杨宏力(聊城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经济学博士)、张兆林(聊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副教授,文学博士)、郑民德(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历史学博士)、郭敬生(市委党校副教授,历史学硕士)、史晓玲(市社科联四级调研员,历史学博士)。首批“羡林学者青年专家”共15名,分别是:巩振兴、丛振、梁甲瑞、王敏、韩晓辉、李营、王艳、薛书敏、李海龙、刘聪、张丽梅、岳彩静、吕文冰、李超、孙青。
2020年9月,聊城市社科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财政局等印发了《羡林学者培育工程实施办法》,正式启动这项市级社科人才工程。培育期满之际,市社科联等组织召开羡林学者培育工程第一次考核评审会议,对首届“羡林学者”培育对象和首批“羡林学者青年”计划培育对象进行考核。根据考核评审会议意见,考核合格的培育对象,给予正式命名。
今年3月,由山东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凤莲领衔的课题组对羡林学者培育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评估,形成了《聊城市“羡林学者培育工程”实施情况调查评估报告》。评估报告认为,羡林学者培育工程是山东省第一个市级社科人才工程,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两年多来的实践证明,聊城市创新实施羡林学者培育工程是成功的,收获十分丰富。建议将羡林学者培育工程作为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典型案例,不断总结提升,认真宣传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