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一事,敬一业,市统计局统计普查中心主任王泽军四十年如一日奉献光和热——
热爱可抵岁月长
■ 本报记者 朱海波
18岁入职,38年党龄,40年工龄,勾勒出市统计局统计普查中心主任王泽军的从业经历。
“人生”二字只有寥寥几笔,写好却要付出一生心血。40年中,他以勤奋为笔,以工作平台为纸,以汗水为墨,书写出统计人的人生华章。
打硬仗,老将要往前站
当前,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这是摸清家底的大排查,也是促进聊城高质量发展的大调研。我市是全省三个综合试点市之一,担负着为全省出经验、找路子的任务,是一场响当当的硬仗。
闻鼙鼓而思良将。硬仗面前,57岁的王泽军挺身而出,担起综合协调组组长一职。前期谋划、方案出台、“四员”筛选、综合试点、单位清查、入户登记、查疑补漏……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有条不紊,高位推动。
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来源于日积月累,王泽军参与了此前的历次经济普查,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面对考验更大、困难更大的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他一方面身先士卒冲在前,一方面在大战大考中发现和培养新人,他既重视已有经验的运用,更注重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
目前,市统计局3个工作组和7个专班高效运转,督导考核严之又严、细之又细;“聊学习·统计夜校”火线上场,大家白天走村入户,晚上充电学习,第一期就有300余人参加;“数海红帆·聊统号”党建品牌建在五经普阵地上,党建活动与五经普这一中心工作高度契合,实现了双促进、双提升。
“三提三敢”,关键是敢
马上到退休年龄的王泽军在五经普中本可不再挑重担,但他还是选择了挺身而出。“市委提出‘三提三敢’工作要求,我觉得核心就在‘敢’字上,在重大考验面前不敢作为,不愿担当,这是令人感到羞耻的。”王泽军说。
同事20多年的市统计局副局长邵保龙,对王泽军的评价就是事事认真、一丝不苟,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不胆怯、不气馁。
企业入库纳统工作是经济普查的要求,对摸清家底和经济运行也有极大益处。在第三次经济普查期间,王泽军和相关部门通力合作,让700多家单位实现了个转企、小升规和主辅分离。如今,王泽军还在不遗余力地做着入库纳统工作,以实现“应统尽统”。“周公河农贸市场、育新街市场、铁塔商圈等地经营规模庞大,但大都是个体经营,账目不健全,纳统压力大,但不能把困难留给后面的人。我带领市县两级业务人员赴现场调查、逐户摸清情况、深入研究制度、探索总结纳统方法,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认可。这个月底,周公河农贸市场可申报纳统,届时经营会更规范,效益会更好,规模会更大。”王泽军告诉记者。
身在兵位,胸为帅谋
在聊城统计系统,甚至全市的经济系统,王泽军都算个名人。不仅因为他入职早,经历了前四次经济普查和工业普查、三产普查、基本单位普查等大事、难事,更是因为他身在兵位,胸为帅谋,透过统计这个窗口,以扎实的调查研究、翔实的数据图表、全新的经济视角,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箴言、献良策。
1984年,从山东省商业学校计划统计专业毕业的王泽军被分配到市统计局,从此,他的人生就和“统计”二字结下不解之缘。他在工作岗位的四十年,是国家快速发展的四十年,时光飞快,他却慢下来,“静心考虑问题、精心提出问题、尽心解决问题”成为他的职业素养。
2003年,由王泽军撰写的长达6000多字的调研报告《对我市工业化进程所处阶段的研判》在综合各种因素、各方数据后,明确地作出了“聊城处于工业化进程初期”的判断,继而成为社会共识,成为工业强市战略的破晓号角。2009年,王泽军撰写的《关于我市经济结构调整的调研报告》详细分析了城乡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所有制结构等,对六大领域进行了有理有据、分门别类地分析,并提出了以需求为导向调整供给结构的发展建议,这些观点被吸纳进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推动全市经济发展“功莫大焉”。
前段时间,聊城市统计局领导去外地开会,不少参加会议的人员问起王泽军,有的说是因为哪篇论文与他结识,有的说是因为哪件事与他结识,言语中满是敬意。
四十年时光飞逝,可以让一个人从青春年少步入老态龙钟,但王泽军不是这样,他始终保持年轻人的冲劲、闯劲、干劲,在“五经普”这个火热的战场上,他和他的战友们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他和他热爱的统计事业正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