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田野沃土成为金融“热土”
——高唐县政银担联合赋能乡村振兴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本报通讯员 李云铮
“我们村是出了名的盐碱村,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亩产很低,小麦亩产量仅500斤左右。去年,刘冬冬书记开始带领我们种植油葵,葵花籽可榨油,葵盘可入药,一亩油葵比小麦能多收1800多元呢。”6月19日,高唐县梁村镇刘百户村村民刘成开心地说。刘百户村的120亩油葵花开正艳,犹如一幅美丽的乡村风景画,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赏花拍照。
去年,“85后”党员刘冬冬被选为刘百户村党支部书记。为了带领全村百姓找到增收致富的路子,他查阅书刊、咨询专家,发现在盐碱地种植油葵是不错的选择。今年,他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流转土地120亩种植油葵,流转土地1200亩种植小麦、玉米。
“我们流转土地发展粮食种植、油葵种植,资金成了‘拦路虎’,多亏了山东农担公司通过‘鲁担惠农贷’提供的160万元担保贷款,无抵押、无担保,利率还很低,真是为我们送来了及时雨。明年我们将联合洼李村等周边几个村庄,争取把油葵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同时延伸油葵产业链,建设葵花油加工车间,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带动村集体增收和村民致富。”刘冬冬信心满满地说。
梁村镇刘百户村借助“鲁担惠农贷”发展产业致富,只是高唐推进政银担联合,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高唐县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全力打造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促进了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高唐县积极与金融机构、省农担公司开展深入合作,围绕四个优势产业:大田作物生产托管、农产品深加工、锦鲤和肉鸭养殖,一业一策提供“鲁担惠农贷”政策支持,为乡村产业发展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各金融机构聚焦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支持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内容,用好用足金融杠杆,让金融活水不断流向乡村,实现村集体经济、群众“双增收”。
高唐县丰富农村金融供给,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充分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支农作用,将农业信贷担保作为赋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把做好“鲁担惠农贷”工作作为破解现代农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路径,深化金融赋能,加强政银担合作,创新推出“托管贷”“大棚贷”“锦鲤贷”“绿色光伏贷”“振兴乡村贷”“助养贷”等金融服务产品,有效解决了合作社的资金难题,助力大田作物生产托管、农产品深加工、锦鲤养殖、玉米花生复合种植等产业高质量发展。
高唐县引导工商银行、青隆村镇银行、农业银行等金融单位运用好数字金融工具,引导金融业深化运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农村金融承载能力和农民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建立起了线上申请、线上审批流程化操作模式,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有效供给不足、农村金融效率较低等问题找到了有效途径,推动更多金融资源高效配置到乡村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金融支撑。
截至5月底,高唐县“鲁担惠农贷”累保金额已达6.4亿元,在保金额达2.7亿元。通过用足“鲁担惠农贷”支持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高唐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