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坤:义守英雄陵园38载

■ 本报记者 赵宏磊

盛夏时节,莘县马本斋烈士陵园内绿树成荫、松柏茂盛,肃穆庄严、干净整洁。

这离不开独臂老人蔡恩坤的日常打扫。这位1971年入党的老党员,是莘县张鲁回族镇韩庄村人,已经在这里义务守陵38年。

马本斋烈士是著名的抗日英雄,曾率领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在莘县等地区英勇作战,对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1944年,马本斋因病逝世,他的精神影响了一代代莘县人,其中就包括守墓人蔡恩坤。

“我是从小听着马本斋的故事长大的,村里人会讲他如何打日本鬼子,是个大英雄……我在他的影响下当了几年兵。”蔡恩坤告诉记者,他是1969年参军入伍,在部队做炮兵,一次执行任务时被机器切去了左前臂,于是在1973年结束部队生活退伍回到家乡。

1985年,莘县为了纪念马本斋,为其建立烈士陵园,陵园一建成,蔡恩坤便主动要求去为马本斋守陵。初建的陵园条件简陋,进出都是土路,很不方便。蔡恩坤住在园内仅有7.8平方米的砖房内,每天清晨起床就开始打扫院落,这一干就是38年。

从最初的2亩地,到现在的10亩地,蔡恩坤对陵园内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也都很有感情,他能清晰地记着哪棵树是谁栽种的、是什么时间栽种的。这些年,蔡恩坤在陵园内也栽下了不少杨树、柏树和四季常青的冬青,他说:“人不可能时时刻刻陪着马司令,这些树可以长期陪着马司令。”

“马本斋提出‘牛刀子剜心’的战术,即首先集中优势兵力,打掉敌人总部八公桥,然后再以得胜之军清扫外围据点……”在陵园展厅内,蔡恩坤对马本斋打过的一场场战役都“如数家珍”。这些年,蔡恩坤会在政府和学校举办活动时充当讲解员,他对马本斋的事迹已经能够倒背如流。

每逢清明节、建军节等,都有附近村民和中小学生来墓地祭扫;每年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群众组团前来参观、瞻仰烈士英雄。这让蔡恩坤感觉很幸福,感觉自己从事的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承载着无数老兵、甚至是一代人对英雄的敬仰。

“一天不来这里,就感觉心里空落落的。”38年的守护,让蔡恩坤已经成为习惯。省道德模范、山东好人、聊城好人……这些年蔡恩坤也获得了一些荣誉,他只是淡淡地说愧不敢当,“自己只是干了自己该干的事”。

战场上的惊心动魄,固然令人敬佩,在平凡岗位上的默默坚守,同样令人尊敬!38年来,蔡恩坤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先烈英雄的敬仰和感恩之情!

2023-07-03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3719.html 1 蔡恩坤:义守英雄陵园38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