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乡村振兴的时代赞歌

——微电影《棚二代的幸福生活》观影式侧记

■ 本报记者 吕晓磊

大棚蔬菜产业风生水起,收入有保障、配套服务好、生活有品质,有“鲁西小寿光”之称的茌平区耿店村,成了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

在全市上下“三提三敢”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的浓厚氛围里,在全市宣传文化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之际,7月5日下午,以耿店村为背景,以乡村振兴为故事主线,展示年轻人返乡创业的微电影《棚二代的幸福生活》在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举行观影式。影片采用轻喜剧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耿直怀揣梦想回到家乡耿店村,克服与父辈之间在思想观念上的冲突,接过大棚果菜生产的接力棒,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开拓销售渠道,在农村开创出一片新天地,当好“棚二代”的同时收获美满爱情的励志故事。

电影《棚二代的幸福生活》是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自编自导自演自拍的一部微电影。在观影式上,主创团队分享了拍摄的幕后故事,聊报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郑直是该片的导演,他希望通过这部微电影,向全社会展现聊城广大干部群众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责任担当,展现乡村振兴聊城画卷的新生代力量。电视主播何伟在影片中扮演性格直爽、聪明干练的女大学生小雅。在何伟看来,大学生融入乡村振兴,既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也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在观影式现场,观影嘉宾就《棚二代的幸福生活》对乡村振兴的精彩呈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电影情节真实感人,故事就发生在我身边,看完影片后我感受颇深。”耿店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耿遵珠表示,“棚二代”是耿店村的荣誉和特色,更是推动乡村振兴蓬勃发展的青年力量。未来,耿店村将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关键作用,不忘初心,做大做强“棚二代”品牌,奋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支持微电影的创作和拍摄。”山东省农担公司聊城管理中心业务经理钟德馨表示,公司给予了微电影《棚二代的幸福生活》赞助和支持,并将继续支持我市文艺作品的创作。

我市围绕打造文艺精品和讲好聊城故事,创作推出了一批极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精品力作。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在全国地市媒体中较早开展了影视精品创作工作,聚焦聊城故事,挖掘两河文化,出品了电视剧《铁血将军》、电影《初心照黄河》《绝地防线》、广播剧《雪山公仆》、戏曲电影《孔繁森》、微电影《四十八个军礼》《一座城市的敬礼》等一批精品佳作。市新闻传媒中心主任朱国方表示,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将继续攀登齐鲁文艺高峰,打造具有中国风骨、山东风格、聊城风采的“两河”文化精品高地,为聊城打造山东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的西部“战略支点”、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两河明珠”城市展现党媒担当、贡献传媒力量。

文艺是文化的重要内容,更是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去年,我们同样以耿店村‘棚二代’为素材,创排了山东梆子《蔬菜浪漫曲》,讲述了新时代农村青年扎根农村干事创业的故事。两部作品体裁不同,但主题一致,都是用艺术形式讴歌新时代农民、展现新时代风貌的具体实践。”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江涛说,微电影《棚二代的幸福生活》和《杜立芝》的创作拍摄,是我市繁荣文艺创作的有益探索,彰显了全市文化事业、文艺创作蓬勃发展的前景,聊城文艺事业一定会呈现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两河文化一定会持续散发出时代魅力。

《棚二代的幸福生活》展现了聊城农民群众努力奋斗的精神面貌,在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王江川看来,耿店村的成功经验充分表明,只要沉下心来认真探索,从群众最直接、最根本、最迫切的现实问题抓起,坚持规划先行、统筹实施、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符合聊城实际的平原地区乡村振兴之路。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薛兆立表示,聊城的文艺工作者将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整理更多的聊城故事,经过文艺创作和加工,争取推出更多的具有“两河”文化特色的优秀文艺精品,讲好聊城故事,擦亮“两河明珠”城市名片,为建设“六个新聊城”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2023-07-06 ——微电影《棚二代的幸福生活》观影式侧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4325.html 1 一曲乡村振兴的时代赞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