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良才 广育才 尽其才
——我市奏响律师队伍建设三部曲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律师兴,则法治兴;法治兴,则国家兴。律师队伍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是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市始终将培养造就一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素质律师人才队伍作为工作的努力方向,着力在“引、育、用”上下功夫、出实招,有力推动了律师行业发展。“目前,我市共有律师1142人,他们用专业、敬业践行律师使命,为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和服务保障民生作出了积极贡献。”6月17日,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商光胜说。
引才
招贤纳士,注入“源头活水”
走出去,广纳英才引凤来。4月13日,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商光胜带队赴山东政法学院举行2023年聊城市律师行业专场招聘活动。
活动中,我市山东荣法律师事务所、山东鲁衡律师事务所等13家律所提供了60余个就业岗位。“举行招聘活动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诚挚招募法律人才,二是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就业平台。我们将以博大的情怀、真挚的服务、良好的环境,欢迎优秀学子到聊城大展宏图。”商光胜向莘莘学子发出邀请。
现场参会学生达100余人,求职氛围积极热烈,不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在现场就达成初步意向。“市司法局领导来为我们站台,展现了司法行政系统对律师行业的重视,感谢市司法局为我们招贤纳士提供平台。”北京市京师(聊城)律师事务所律师盈涛说。
请进来,共商人才发展大计。5月4日,山东政法学院党委书记张祥云应邀来聊调研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山东政法学院与市司法局、市律师协会联合召开“政行企校家”五方协同促就业座谈会,与市律师协会签订深度合作协议书,并为两家律所授牌“山东政法学院就业创业基地”“山东政法学院聊城校友之家”。
近年来,全市律师行业共引进优秀人才150余名,支持8家外地知名律所在聊城设立分所。今年初,我市从济南引进山东储誉(聊城)律师事务所,为法治聊城建设注入新动力。
育才
强筋壮骨,锻造“法治铁军”
2月18日,全市律师行业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报告会举行;2月25日,全市律师行业落实“三提三敢”要求,开展“五比五创”主题实践活动;4月7日至10日,市司法局组织律师到苏州、张家港等地学习涉外律师培养、律师业务拓展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市司法局与市律师协会举办的培训班,形式新、层次高、针对性强,每次培训对我来说都是充电加油的好机会,收获很大。”山东鲁衡律师事务所律师孙同辉说。
我市坚持“高端引领、紧缺突破、引培并重、创新发展”的思路,持续加大律师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建立全市优秀律师人才库,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把更多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律师、把党员律师培养成业务骨干“双培工程”,先后举办“律师业务沙龙”“检律辩论赛”“新执业律师宣誓”“律师党建观摩”等系列活动,实现律师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双提升”。
截至目前,全市有2名律师入选“山东省涉外名律师讲师团”,2名律师入选“山东省涉外律师领军人才库”,10名律师受到司法部、全国律师行业党委表彰,20余名律师受到省司法厅、省律师行业党委表彰。
用才
人尽其用,彰显“律师担当”
3月14日,市司法局召开聊城市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法律服务团工作推进会议,来自全市相关领域的专业法律服务工作者围绕如何发挥链长制法律服务团作用、推进制造业强市建设进行了热烈讨论。 引才、育才,更要用好人才。我市积极为律师发挥职能搭建平台、创造机会,组织律师事务所与商会、侨联、贸促会等单位建立联系合作机制,组建房地产、交通事故、企业破产重组、涉外业务、婚姻家庭、金融保险等10余个专业律师服务团,选派优秀律师担任企业法律服务专员,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送法进企业”等活动。
2022年8月,我市印发《关于建立市级公职律师跨部门统筹使用工作机制的通知》,引导公职律师跨部门参与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决策论证、行政争议化解等工作30余次,收到良好效果。
如今,服务高质量发展成为聊城律师工作的主题主线,在“12348”接听平台、在法律咨询微信群、在普法课堂、在民法典宣传现场、在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上……聊城律师正全力守护着水城百姓的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