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文化安全 护航复兴大业
■ 李颖
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把保障国家安全当作头等大事,围绕国家安全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安全”一词出现91次,“国家安全”一词出现29次。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有效维护文化安全对于有效应对思想文化领域风险挑战、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凸显文化安全“主心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定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意识形态安全是文化安全的核心。龚自珍有言,“欲要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前几年,一些造谣文章用以偏概全的夸张手法丑化中国人、抹黑我们的领袖、诋毁我们的英雄等,这就危害意识形态安全。针对这些乱象,国家果断出手,通过颁布《英烈保护法》、设置“烈士纪念日”、开展网络“清朗行动”,坚决回击形形色色“去意识形态化”的企图,切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坚定文化自信自强,稳住文化安全“定盘星”。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是文化安全的“定盘星”。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守护文化安全,必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文化安全“动力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安全特别是文化安全之本。中华文化灿烂悠久、博大精深,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弘扬与创新,已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我们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优越感,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在吸收先进思想的同时,要自觉抵抗外来文化糟粕的渗透,不断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文化安全并非一人一己之力,国家安全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我们每个人都要以更高的站位,认清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和现实紧迫性,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责任与义务,面对身边威胁国家安全的言论和行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作者系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教师,本文为正德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程建设专项)阶段成果,项目编号:JG22KCJS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