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定“一矿一策”修复方案,形成“一县一图一表”,聊城——
让废弃矿山“重披绿装”
本报讯 (记者 王培源) 7月14日,记者从阳谷县了解到,该县定水镇坡里村在聊城市和阳谷县自然资源部门的帮助下,通过对该村东南方向一片废弃露天矿山的全面整治,增加了耕地及绿化面积,整个治理区的自然面貌有了根本改观,生态环境也明显改善。
今年,阳谷县组织全县18个乡镇(街道)对358个行政村的废弃工矿情况进行梳理排查,量身制定“一矿一策”修复方案,并开展全过程跟踪督导。截至目前,全县已完成修复工矿废弃地39个、占地3749.5亩,其中复垦复耕3599.5亩、改建鱼塘150亩。
度假区于集镇魏庄和赵庄西废弃露天矿山(砖瓦窑厂),位于魏庄村东、赵庄村西方向,面积共计263.3亩。窑厂关闭后,现场存在大量低洼坑塘和砖煤渣堆放。为做好废弃窑厂生态修复治理,度假区积极将于集镇魏庄窑厂和赵庄西窑厂列入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项目,采取采坑回填、土地平整、项目拆旧、土地复垦等措施,复垦农用地238亩,其中耕地213亩。通过采用工矿废弃地复垦的修复方式,优化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节约水平。土地承包种植后,年产胡萝卜约1425吨,收益约280万元,带动了周边群众就业,形成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蔬菜种植基地。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进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建立完善生态修复台账,形成“一县一图一表”,实施挂图作战。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现场调查,查明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范围以及破坏程度,为科学编制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实施方案、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提供对策建议。按照自然恢复、转型利用、工程修复三类修复方式,根据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特点,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和村庄规划,充分征求当地乡镇党委政府和周边人民群众意愿,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因地制宜开展治理,确保生态修复效果。积极与上级部门对接沟通,强化中央、省级专项财政补助资金争取,通过开展重点项目调研等方式积极做好项目储备工作。严格落实“一矿一策”编制,加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工作的监督管理,强化统筹督导指导,对项目开展情况实行定期调度、定期通报,提高修复治理成效,改善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
“我市高度重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扎实组织开展废弃露天矿山修复治理。自2018年以来全市共完成97处矿山修复治理任务,通过采用工程修复、自然恢复、转型利用、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方式,修复治理面积达9000余亩。”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科工作人员杜乐昌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