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来了清华“智囊团”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郝川

“鲁西南地区普遍存在光伏能源就地消纳压力大的难题。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阳谷支队进驻后,他们运用专业特长,提高当地光伏能源使用效率,助推阳谷打造‘嵌入式零碳社区’样板区,以光伏能源助力乡村振兴。”7月21日,阳谷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杨清洁告诉记者。

6月下旬,该工作队走进阳谷县侨润街道“春和八里”衔接乡村振兴示范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当地乡村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奉献出一个个乡村振兴的“金点子”。

破除粉条发展瓶颈

“大叔,如果把咱的粉条加上肉和白菜做成预制菜,这一袋的价格就是30元左右,利润翻了好几倍。”在侨润街道国庄村村民国立昌家中,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阳谷支队副支队长、清华大学硕士陈羿名和两名队员正在介绍猪肉白菜炖粉条预制菜。

粉条加工是国庄村的支柱产业,已经有百年历史。“2016年前后,因缺乏品牌和市场竞争力,国庄村粉条年产量仅有10万公斤。后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虽然产量逐渐上升,但没有统一的品牌,产业发展进入瓶颈期。”国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国金尚无奈地说,如今,虽然该村年生产粉条100多万公斤,带动500多人增收致富,但是在品牌打造、产业提档升级上还是迟迟打不开局面。

“我们经过调研,发现了一些制约国庄粉条产业发展的问题,于是对粉条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扩张手段进行了规划,设计了‘观日履谷’品牌LOGO,策划了品牌宣传推广活动。希望能推动国庄粉条做大品牌,提高产品价值,让村民赚到更多的钱。”该工作队支队长、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陈柏翰说,队员们还建议村里抢抓预制菜风口,建设冷库,扩大产能。

就地消纳过剩产能

在侨润街道刘海村,一排排光伏板整齐地排列在空地上。

“‘春和八里’区域内新能源光伏项目基础良好,但是出现了在发电高峰期无法并入电网的光伏过剩情况,新能源就地消纳压力大。为提高光伏资源的利用率,我们提出了‘嵌入式零碳社区’发展理念,设计了适合该村的储能建设方案。”陈柏翰说,工作队探索利用光伏能源就地消纳模式,解决光伏能源过剩问题,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春和八里’示范区建设光伏890千瓦时,工作队设计方案,每天11时—14时发电量最高的时候,不再并入国家电网,利用周边几个村的运输车辆进行光伏能源转储和使用,还可以将储存的电能输送给国庄村冷库。”侨润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石学阔说,这种方式既解决了光伏能源过剩问题,又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

工作队队员陈冠颖博士说,清华大学工作队注重将乡村振兴与绿色环保结合,希望将低碳理念融入到乡村振兴实践项目中,利用光伏发电增加村民的被动收入。

扩大党员积分制范畴

“多年来,我们通过实行党员积分管理制度,提高党员的党性觉悟,锻造了一支忠诚担当、无私奉献的党员队伍。”在有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等称号的侨润街道西八里营村,村党支部书记陈少春说。

“西八里营村位于县城近郊融合地带,耕地受限,村民收入不足,外出务工情况普遍,村民目前投资的新能源发电效益远低于计划水平。该村一直在执行的党员积分制提升了党员的主动性,但没和村民就业增收以及能源使用情况相关联,导致党员激励机制未能与该村关键问题相匹配。”陈柏翰说,工作队正和村党支部探讨建立党员积分制与能源产销之间的联系,从而为该村党员提高被动收入注入管理激励动力,实现从管理到效益的提升,更好地服务村民和推动村庄发展。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赴阳谷支队发挥专业所长,通过调研实践,为乡村产业发展贡献智慧。我们也期待能借助清华大学的优质资源、深厚的学术实力,为阳谷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注入高校智慧。”阳谷县委统战部副部长魏庆波说。

2023-07-2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5346.html 1 村里来了清华“智囊团”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