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时空的
古意情怀
■ 文/图 本报记者 朱玉东
“惟孔历两千五百七十四年,岁次癸卯,儒学同道会于堂邑文庙,向至圣先师孔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诸先贤先哲先儒、历代乡贤名宦,行释菜之礼。”
7月18日上午,在东昌府区堂邑文庙,一场祭孔“释菜礼”仪式正在进行。主持仪式的是一个年轻人,身着朱子深衣,头戴儒巾,一派古风气韵。仪式现场,伴随着乐师缓缓奏出的咸和之曲、宁和之曲、安和之曲、景和之曲,所有参礼人员依照流程向孔子行祭拜礼。
这个年轻人叫程玉明,今年30岁,自幼喜爱传统文化。程玉明是临清人,父亲喜欢读书,家里书籍颇多。他从小便喜欢扎进书堆里,三年级看《水浒传》,四年级读《三国演义》,渐渐喜欢上了中国传统文化。上高中后,他对传统礼仪雅乐产生了浓厚兴趣,并把弘扬传统礼仪确定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大学毕业后,他在曲阜待了两年,参与组织了第一届中华文化礼乐大会。
2017年,程玉明回到家乡发展,成立了礼乐文化艺术中心,继续从事传统礼仪雅乐方面的工作。程玉明购置了300多套服装,用于开展各种礼仪活动。近年来,他多次组织聊城市祭孔大典和成人礼展演,其专业范式,在业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与共青团东昌府区委合作,开展国潮雅集、十二花神评选等活动,一群身着汉服的年轻人,在一起聚会交流,抚琴吹箫、慢舞吟唱、猜灯谜、围着篝火跳舞,有趣的古今碰撞,激发了年轻人的兴致。现在,国潮雅集已成为共青团东昌府区委的品牌活动。
凭着对传统文化的一腔热爱,程玉明不断研习古代各种礼仪雅乐,在传统文化里追寻自己的梦想。在追梦的路上,他遇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收获了爱情,古琴技艺精湛的范玉欣与他结成连理,成了他的“御用琴师”。
程玉明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传统礼仪雅乐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虽然十分小众,但他会坚守下去。他相信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回归,传统礼仪雅乐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