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文“尖兵”护安澜
■ 本报记者 岳耀军
本报通讯员 赵庆鲁
水文工作者被称为防汛抗旱的“尖兵”“耳目”,及时、全面、精准、可靠的水文监测数据和预报,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科学预判雨水情势的基础。
面对今年第一场影响我市的台风“杜苏芮”,聊城市水文中心密切关注台风动向,沉着应对,科学研判,精准及时测报,为我市防汛防台指挥提供了依据和支撑。
7月27日,聊城市水文中心召开防汛防台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水文测报相关工作。会议分析了当前水情形势,进行历史洪水复盘和会商研判。会议要求各县水文中心、各水文测站严格落实“应测尽测、应报尽报”的工作要求,迅速开展水文测验工作,合理布设测次,完整测报洪水过程。同时,要求市中心水情部门开展滚动洪水预报,向社会和公众及时发布水情预警,并向各级防指提供水情服务。
本次降水主要集中在河道上游,尤其是漳卫河系上游的漳河、卫河流域,我市卫运河是上游泄洪的主要河道,承载着上游的防汛压力。位于徒骇河、马颊河、金堤河上游的濮阳市大范围降雨,也加重了我市骨干河道的行洪压力。受降水和上游来水影响,我市骨干河道水势普遍呈上涨态势,各中小河流水位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
汛情就是指令。聊城市水文中心的水文测报技术人员全员出动,逆风而行,无论白昼还是黑夜,始终坚守在工作一线。“流量58.0立方米每秒,水位40.59米,立即发报!”在金堤河张秋段,测报技术人员冒雨操作流量测验设备,风雨声、水流声和铿锵有力的测报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曲动人的乐章。
徒骇河刘桥闸水文站的缆道房内,水文测报员杨绪超将声学多普勒流速设备缓缓放入湍急的水流之中。测验一次流量需要让设备在河道左右岸浮游两个来回,断面宽度110米,用时约1个小时,如果加上含沙量测验,用时会超过2个小时。在防汛防台期间,这样的工作,杨绪超和同事每天要重复5次以上。“工作忙起来吃饭根本没有正常点,饿了就吃一袋方便面将就一下。”水文测报员赵继伟说。一个个水位流量数据就是这样获得的,这些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后,将被送到各级防指的防汛会商室,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据市水文中心统计,7月28日6时至31日6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17.9毫米(折合水量10.13亿方)。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375.1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5.5%;入汛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257.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3.0%。目前,我市河道运行平稳。
“目前,我市正处于‘七下八上’的主汛期,中心全体工作人员进入特别工作状态,加强值班值守,全力投入到水文测报工作中,确保测得出、报得准,保障河道安澜,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出水文贡献。”聊城市水文中心主任李向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