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佃栋:小农机“创”出大天地

■ 本报记者 张目伦

本报通讯员 刘殿宏 李炎

8月6日,一辆满载玉米籽粒专用割台的大货车驶出位于东昌府区郑家镇的聊城市厚德机电有限公司大门,右转南行驶往江苏徐州方向。

这是一家制造农业机械的企业,拥有多项国家专利,致力于自主品牌的打造,主要产品用于收割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目前在全国有400多个销售网点。该公司总经理郭佃栋告诉记者,父辈曾在郑家从事机件加工、轴承保持架生产、农业机械制造等行业,他接手也有40年了。“厚德”品牌的创建自2014年启动,2015年注册成功。“我们有专门的研发、创新团队,工作效率、研发效率、推广效率都非常高。”

“近期刚完成两个大订单,产品是水稻专用割台和玉米籽粒专用割台,目前已发往江苏徐州、河南驻马店。”郭佃栋说。

为什么对玉米收割设备的制造情有独钟?郭佃栋笑着说,山东省及周边地区的收割设备以轮式机为主,机动性比较强,适合短距离作业。由于技术的原因,麦子是最易于收割的农作物,而玉米需要在不成熟时收割,否则会造成较大浪费,既影响产量,也拉低价格。因此,不少农民还是以人力方式收割玉米。从2014年开始,郭佃栋带领技术团队进行攻关,通过技术改进、机械改型等,生产出玉米籽粒专用割台,能实现玉米芯打碎还田的收割效果。随后,他们又完成另一项核心技术——“六刃刀拉茎辊”,也是玉米收割专用设备,先摘棒,再脱粒,可极大减轻劳动强度。2021年秋天,我国北方暴雨,农田遭淹,轮式玉米机无法下地,老百姓依靠肩扛、盆拉等方式收割玉米,大量减产的同时,也花费了极大人力。当时,郭佃栋公司生产的玉米收割机械发挥了极大效能,为广大农民挽回不少损失。

郭佃栋一直走在技术创新的道路上,早年生产轴承保持架时,他完成两项技术改革,完善了“保持架套环”的质量规范,并率先提出“计件工资”的做法。“目前,公司生产的相关产品共有200多种规格,兼容性很强,适用于各类农业收割机械。”郭佃栋告诉记者,今年又有新技术面世——辣椒收割设备已经申报专利,洋葱收割设备也通过试验阶段,年底就能投入生产。

“公司长期工有70人左右,旺季会临时招工,最多时达300人,都是附近的村民。除了喷塑是外包的,机械加工、切割料、供材料等都是以合作方式进行,涉及30多家商户。”在缓解当地群众就业压力的同时,作为东昌府区第十六届、第十七届、第十八届人大代表,郭佃栋还提出多条事关民生的建议,为郑家镇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2023-08-09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6688.html 1 郭佃栋:小农机“创”出大天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