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事创业贵在久久为功
■ 杨晓晖
最近,我认真学习研究了《造就万千美丽乡村 造福万千农民群众——浙江20年持之以恒实施“千万工程”经验案例》和《学习践行“浦江经验”——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这两篇调研报告。这两篇调研报告是关于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深入调研、促进乡村振兴、加强基层治理、建设生态文明的典型案例。
“千万工程”是2003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历经20年的全面实施,使浙江农村的面貌发生了深刻改变,被实践证明是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科学路径。“浦江经验”是本世纪初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并带头到浙江省浦江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做法,主要内容是“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真下真访民情,实心实意办事”,是改善干群关系、加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经过20年的发展,“浦江经验”依然彰显出历久弥新、弥足珍贵的时代价值和真理光芒。实践证明只有深入调查研究,才能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定实,才能促进事业的科学发展。
“千万工程”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经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的贯彻落实,历经20年,虽然具体任务在不断深化,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到“千村精品、万村美丽”再到“千村未来、万村共富”,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的主题始终未改变,坚决贯彻的韧劲始终未减,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取得了如此显著的成效,为推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样板和典范。20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持续丰富和发展 “浦江经验”,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把自上而下的“浦江经验”和自下而上的“枫桥经验”并行起来,把干部主动下沉服务和强化群众自治活力结合起来,形成互为补充的闭环体系,创造了基层治理新模式。这启示我们,任何一个地区、任何一项工作,一旦认定了科学目标,就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种信念坚持不懈。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通过这两个案例的学习,我感悟到科学理论的价值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这启示我们:在工作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为指导,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把其中所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立足岗位、推进聊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转化为践行市委“三提三敢”工作要求的实际行动,真正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聊城走深走实,做到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作者单位:中共东昌府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