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畅享“无碍”出行,我市——
20名肢残人士体验公共场所无障碍设施
本报讯 (文/图 记者 岳耀军) 今年8月11日是第十四次全国“肢残人活动日”,主题为“体验无障碍 宣传无障碍”。当日,聊城市残疾人联合会与聊城市肢残人协会组织20名肢残人士,在市区共同开展无障碍环境体验活动。
体验过程中,残疾人代表在志愿者的陪护下,先后走进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孔繁森同志纪念馆等公共场所,实地体现无障碍坡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停车位等设施,通过实地体验,切身感受到城市文明进步所带来的便捷、舒适。“因为行动不便,我20年来很少走出家门,这次活动帮我实现了参观这些景点的愿望,也让我体验到了无障碍建设给我们出行带来的便利。”肢体残疾人辛女士高兴地说。
目前,我市持证残疾人有15.04万人,其中肢体残疾人8.67万人,占全部持证残疾人的57.67%。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关系着残疾人的出行,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人文关怀和文明程度。聊城市肢残人协会会长程恩民说,通过此次体验活动,他们切身感受到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新成效,对于发现的不足之处,该协会将集中梳理后统一向有关部门反映。
活动启动前,肢残人代表、志愿者和残疾人工作者还发放了共建无障碍倡议书及将于2023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宣传材料,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浓厚氛围,助力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