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棚结出科技果
■ 本报记者 岳耀军
数字化与农业碰撞,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走进位于茌平区乐平铺镇小刘村的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就会找到想要的答案。
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国内首个三产联动、双园共创,实现零碳目标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一期重点发展草莓、樱桃、水产三大产业。
在一座长300米、宽100米、高8米的草莓玻璃温室大棚里,工厂化生产场景映入眼帘:一排排无土栽培槽悬挂半空,水肥一体化管道直通槽内,可升降的栽培槽密密匝匝地排列有序,十分壮观。
“现在移栽草莓苗,10月份头茬草莓就能上市了。”8月13日,信发集团副总经理郭庆东介绍,温室大棚里的草莓不是长在地垄上,而是一层层地生长在半空中,“草莓全部采取立体种植模式,产量是传统大棚的5倍。”
樱桃树吹空调?没错!在产业园的一座樱桃大棚内,一棵棵1米多高的樱桃树正在0℃-8℃的环境里“越冬休眠”。棚外酷热难耐,棚内寒气逼人,冰火两重天的气温,让参观者直呼“受不了”。
“我们通过智能温控技术,使樱桃树提前过冬,休眠1000小时后再开花结果,实现‘定季’上市、错峰上市,最终达到增收的目的。”郭庆东道出其中玄机。
数字化、自动化、智慧化,在科技加持下,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不仅实现了大棚自动开窗、自动卷帘、自动调温、自动排风、水肥自动滴灌等11项智能化管控,而且还通过内循环系统将工业余热、废水、二氧化碳输送至农业园区,转化为“绿色能源”,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产业兴,百姓富。如今的小刘村,颇具现代化城市气息,街道全面硬化,居民楼宽敞大气,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过上了幸福生活。
乡村华丽蜕变,城市能级提升。
8月13日上午,茌平区振兴街道和美邻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凉爽怡人,不少市民在此休闲纳凉:有的聊着家常,有的独自看书,有的享受美食,有的练习舞蹈……其乐融融。
为推进社区“500米党建服务圈”建设,打造社区服务“5分钟生活圈”,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振兴街道与上海一家专业公司合作,共同打造社区服务综合体——和美邻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这里有餐饮、休憩、阅读、培训、娱乐等多种服务功能,特别是针对‘一老一幼’群体,推出了很多接地气的服务项目。”和美邻里综合服务体运营负责人王琳说,“和美邻里”提供公共便民、生活休闲、教育文娱等一站式服务,现在已成为周围居民日常打卡的“网红地”。
居民在家门口感受到的“小确幸”,正是茌平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区各级各部门聚焦市委“三提三敢”要求,全面提升干部执行力,以更加扎实的作风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如今,城乡面貌蝶变,一幅满目新景、宜居宜业的美好画卷正在茌平铺展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