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活产业“特色棋”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聊城篇章”系列报道之五
■ 本报记者 赵宏磊
8月16日,在东昌府区堂邑镇路庄新村,直播带货和打包发货的声响随处可闻,就好似村庄的“背景音乐”。
葫芦寓意“福禄”,深受消费者欢迎。当地村民通过在葫芦上烙刻吉祥图案或文字,让葫芦成为一种文化载体,有的单个能卖到上千元甚至更高。堂邑镇大力发展葫芦产业,打造葫芦生产加工基地,种植面积1.2万余亩,年经营额达6亿元,销售额占据全国葫芦市场70%以上,被誉为“中国葫芦之乡”。
发挥葫芦产业优势,创新赋能“葫芦+”。目前,堂邑镇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葫芦产业化经营链条,葫芦种植户1900余户,年产量6800多万个,经营户640余户,其中电商近500户,粉丝过万的网络主播16人。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创建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1个,8个乡镇、80个村获得省级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资格。“冠县灵芝”“临清桑黄”等7个特色农产品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灵芝,自古为珍贵药材,被誉为“仙草”。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冠县店子镇就开始栽培灵芝,经过近40年的不断试验与探索,研究总结出了灵芝的高效栽培技术,打造了集种养加工、集散销售、教育培训、文化旅游于一体的产业模式,形成了产业聚集的品牌效应。
“灵芝草”慢慢长成了大产业。冠县深挖灵芝特色产业优势,店子镇作为灵芝主产区,年产值1000余万元,带动全镇200余户群众走向富裕之路。冠县积极引进培育一批灵芝精深加工和开发企业,加强灵芝切片、子实体、孢子粉等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扩大国内外中医药市场占有率。
我市依托以“聊城新三宝”为代表的乡村特色产业,按照“一纵一横一网”的发展思路,拉长乡村产业链条、开发农业多元价值、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让更多产业增值收益留在乡村、造福农民,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临清桑黄,与东阿阿胶、冠县灵芝并称为“聊城新三宝”。临清地处黄河故道,古桑树资源丰富,拥有古桑树群2500余亩,其中300年树龄以上的古桑树2万余株,最高树龄近千年。
依托特有古桑树资源,临清市积极培育新型主体、培树特色品牌,着力发展桑黄产业,“森林黄金”的光辉逐渐绽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运作、高质量发展,全面实施桑黄现代标准化生产,形成了集桑树种质资源保护、桑黄人工栽培、桑黄系列产品研发和加工于一体的桑黄产业链。目前,临清市年培植桑黄菌包200万个、年产高质量桑黄50吨,拓展了从业群众增收空间。
近年来,我市全力推动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发挥区域性农产品特色优势,推动优势特色农产品深加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实现了一产“接二连三”全链条整体升级。我市写好特色产业大文章,擦亮特色产业“金名片”,有效将“好产品”转化为“高价值”,让农民越干越有盼头。
采访手记
做好“土特产”文章,以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要充分发挥地方的特色优势,助力乡村产业在市场中更有竞争力,更好将特色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有力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愿景早日照进现实。
特色产业发展,既是盘活本土优势资源的有效途径,又是走出别具一格发展道路的关键所在,要着力培育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带给人民群众更多“真金白银”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