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集镇

打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新模式

本报讯 (张承斌 杨丽媛) “陈高路是我们周围几个村出行的必经之路,也是全县的一条主干道,路上行驶的车辆非常多,之前出现过好几起交通事故。后来,经过多部门联合整治,道路安装了警示牌、防护栏、爆闪灯等安全设施,村民安全出行得到保障,交通事故发生率大幅降低,赢得群众广泛称赞。”8月15日,东阿县陈集镇张楼网格村党支部书记张宗广说。

为减少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出行安全,陈集镇坚持防治结合,群防群治,凝聚多方力量,共同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治理,筑牢群众出行安全屏障。

聚焦组织机制建设,织密红色网格。陈集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党政班子成员和综治、交通、管区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定期研究整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强力推动实施。该镇建立完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机制,落实“县、镇、村”三级社会化管理网络,实行安全隐患限期整改制度,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充分发挥网格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定期对各网格村的落实情况进行通报督导,全镇上下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推进机制。该镇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工作原则,强力推进交通安全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共同落实,注重发挥各级各部门统筹协调作用,明确责任分工,凝聚治理合力。

聚焦隐患排查整改,发挥部门协同新实效。陈集镇联合县交警、交通、政协等部门,开展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大排查,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调研、走访群众等方式,对全镇范围内的农村公路及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共发现不良路口18处,存在隐患沟渠桥梁12处,护栏和警示标志缺失16处。该镇充分发挥政协协商议事的作用,联合县交警大队、交通局、镇党委政府等部门,召集干部群众代表共同召开“关注交通隐患,保障群众平安”协商议事会,对排查出的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共同研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落实整改单位,多方协同,共同筑牢农村交通安全屏障。该镇按照边排查、边治理的要求,对排查出的隐患路段和桥梁、植被遮挡、缺少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等问题逐一建档,限期整改,确保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尽快整改完成。

聚焦重点专项整治,深化系统整治新突破。陈集镇对平交路口通视距离深化整治,对路口两侧30米内的绿植进行矮化,提高通视距离。结合“千路万盏暖光行动”,增设弯道卫士、平安哨兵、爆闪警灯、警示桩、警示标志,施划标志标线,安装震荡带和减速带等交通设施。对所有存在安全隐患的沟渠、桥梁进行加固升级改造,安装护栏和警示灯、警示标志。该镇坚决遏制占道摆摊、流动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等违法行为,规范道路交通秩序,营造和谐、文明、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该镇政府联合交警部门积极组织人员走进农村、学校、企业等场所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通过发放宣传单页、面对面讲解、张贴海报、农村“村村响”等方式,倡导群众在驾乘电动车时自觉佩戴安全头盔。充分发挥综治网格员的作用,把好出村关口,确保群众正确佩戴安全头盔。目前,陈集镇安全头盔佩戴率位居全县第一。

聚焦凝聚合力落实,打造社会共治新格局。陈集镇政府、综治中心、交安办、城建、交警、派出所等多部门同向发力,“四级书记”助力,纵深推进道路治理、“一盔一带”、安全防控三大行动,形成整治合力。该镇拓展“政府补贴、部门争取、社会捐助”新链条,共同加大视距提升、支路哨兵、爆闪警灯、弯道卫士等安防投入,辖区内企业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15家企业主动捐助爆闪警灯70盏。该镇汇聚综治中心、交警、联校、“两代表一委员”和“好青年”志愿者五大力量,开展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宣传进集市、进村庄、进学校、进企业“四进”宣传活动,同时利用“村村响”、新时代文明实践微信公众号加大宣传力度,在转变群众意识、行为习惯的同时,发动广大群众参与到道路交通安全治理行动中来,自我约束、相互监督,共同营造文明安全出行的良好氛围,不断深化综合治理成效,筑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屏障。

2023-08-21 陈集镇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7406.html 1 打造农村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新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