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澎湃新动能 激发新活力
——开发区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 本报记者 赵宏磊
8月16日上午9时25分,随着一声清脆悠扬的钟鸣,乖宝宠物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挂牌上市。
乖宝宠物,是开发区生物食品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乖宝宠物作为行业领先的宠物食品企业之一,获得“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质量标杆企业”、“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山东省绿色营养宠物食品工程实验室”等多项荣誉。公司主要产品涵盖犬用猫用主粮、零食、保健品和其他产品共计千余个单品,2022年销售收入33.98亿元,并在2023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6亿元,同比增长22.44%。自有品牌“麦富迪”业务表现亮眼,获2021-2022天猫TOP品牌力榜(宠物)第一名、MAT2021犬猫食品品牌天猫销量榜单行业第一名,并斩获宠物行业多项荣誉。
乖宝集团的上市,翻开了聊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崭新一页,也见证着开发区生物食品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希杰食品有限公司是另外一个典型。这是韩国希杰集团投资的一家冷冻食品加工制造企业,企业在开发区实现“十连投”,总投资额超5亿美元。今年6月,聊城希杰食品有限公司还完成了向蒙古国出口8.9吨冷冻饺子的订单,实现山东此类产品出口蒙古国“零的突破”,后续又收到了50吨追加订单,市场反响热烈。
“本土培育+外部招引”,开发区通过这样的方式,持续不断地建链强链延链补链,在开发区生物食品医药产业示范区,韩国希杰集团、第一饲料集团、荷兰帝斯曼等10家外资企业在此落户扎根、蓬勃发展。目前,生物食品医药产业已聚集规上工业企业15家,年产值72亿元,已成为开发区发展质量最优、效益最好的产业。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开发区始终坚持“产业立区、制造业强区”,聚集形成了金属材料深加工、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生物食品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五大特色产业,实现了从“一业独大”到“多业并举”的产业布局。
“钢管之都·管通天下”,这曾是开发区的一块金字招牌,金属材料深加工产业是开发区的传统支柱产业,经过20余年发展,逐步形成了从钢管制造、轧制、深加工到物流配送的全产业链条。全区现有钢管生产企业600余家,钢管年产量达500万吨,年交易量900万吨,年交易额460亿元,占全国35%左右,是全国最大的钢管集散中心和钢管生产基地。
汇通国际金属物流园,是开发区金属材料深加工产业的典型代表。这些年,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总投资16亿元,汇聚企业1300家,从业人员5000余人,集仓储贸易、物流配送、金融担保、信息管理于一体,年销售收入120亿元,已成为鲁西地区最大的钢管产业园区。
近年来,开发区始终紧紧锚定“打造全市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目标,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全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基础更牢、势头更强。
今年5月,吉尔吉斯斯坦总统萨德尔·扎帕罗夫上门“提车”的新闻,在聊城传为美谈。出口吉尔吉斯斯坦的1000台客车,也成为今年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最大客车订单。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开发区坚持优化服务、培育新动能,新增海关AEO高级认证3个,可享受优先通关等49项联合激励措施和52个国家和地区的通关便利。1—6月份,全区完成进出口30.5亿元,同比增长10%。
新材料及高端装备智造产业也在蓬勃发展壮大。开发区打造的新材料及高端装备智造产业园,总占地248亩,目前已落地4个项目,总投资23.5亿元,分别为北科新材料高端智能装配式研发制造项目、上海极锐超硬新材料项目、中泰表业—高端精密机械手表核心部件研发及智能化加工生产项目和中控联燃气壁挂炉项目。
千帆竞发,气势如虹。围绕全力争当改革开放排头兵、科技创新主战场、“双招双引”主阵地、区域经济增长极的目标,开发区聚焦主责主业,对标全国先进、全省一流开发区,持续抓招商、上项目、促发展,开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