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生有“热度” 城市有“温度”
我市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本报讯 (记者 赵宏磊) 扎实推进30件重点民生事项,切实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民生,我市全力稳就业促创业,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安置城乡公益性岗位3.4万人。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充分发挥12345市民热线服务群众“连心桥”作用,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听机制,每月分析研判高频复杂事项并督办落实,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年,东昌学院新校区建成投用,聊城一中高铁新区校区主体完工,新改建各类学校13所、新增学位9000余个;职业教育取得新突破,轴承产业、经济开发区2个产教联合体入选山东省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
推进健康聊城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北京积水潭医院聊城医院正式获批;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率居全省首位;我市连续十届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
民生底线兜得更牢。国家级社会保险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加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2100户,新建幸福食堂40处。持续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城乡低保平均标准较去年分别增长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