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医保局
五大攻坚行动助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讯 (记者 鞠圣娇) “医保工作与参保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是一项关乎民生福祉的大事。我们围绕‘保障更合理、监管更严格、服务更高效’的工作思路,不断提升医保工作水平,让更多医保政策惠及群众。”8月25日,市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郑娟说,今年以来,市医保局认真落实市委“三提三敢”工作要求,以管好用好医保基金为主线,抓运行、促改革、严监管、惠民生,有力推进全市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了参保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上半年,全市医保系统统筹改革与管理,提升作风和能力,坚持惠民便民,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基金运行平稳。截至二季度末,全市医保基金收入51.5亿元,支出43.87亿元,医保基金运行平稳有序。提高待遇保障水平。职工门诊慢特病病种由原来的44种增加至79种,居民门诊慢特病病种由原来的28种增加至75种,居民门诊“两病”报销比例从60%提高至70%。出台鼓励生育政策,比如职工分娩住院合规费用100%报销。深化医保领域改革。2023年1月1日起实施职工门诊统筹,将职工门诊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落实国家药品集采结果,将39种常见病、慢特病的大品种药品降价中选,平均降幅达56%。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开展医保基金支付前大数据智能审核,实现基金监管关口前移。加强基金监管执法检查,追回医保基金3000余万元,有力维护了医保基金安全。方便群众异地就医。目前,群众外出看病可直接联网结算。省外就医和长期异地就医需要备案,但不需要审批,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直接办理。
今年,全市医保系统确定了五大攻坚行动,下半年,全市医保系统将聚焦目标任务,进一步真抓实干,推动医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在4个县(区)开展试点,实施医疗专护、机构护理和家庭护理,保障重度失能群众长期护理需求。持续开展扩面征缴。全力打好参保扩面攻坚战,重点保障居民参保权益,实现“应参尽参、应保尽保”。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坚决守牢人民群众的“看病钱”“救命钱”,发挥大数据智能审核优势,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全链条监管。推进基层医保工作站建设。积极推进医保服务网络向乡村(社区)延伸,落实经办窗口“全市通办”“跨域通办”,实现在“家门口”就能办理相关业务。实施群众满意度提升工程。解决群众看病就医不够便利问题,继续落实好“预住院”“日间病房”“日间病床”等工作,将“挂号费”等纳入医保支付,实现医保电子凭证全流程应用,更好满足群众看病就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