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脚步丈量乡村沃土

——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暑期实践走进高唐县三十里铺镇

■ 本报通讯员 邓姝泰 王晨曦

8月28日,暑假即将结束,中国人民大学在高唐县三十里铺镇徐马新村的民调小分队也圆满完成了他们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项目。

不久前,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新闻学院、商学院、艺术学院、信息学院的8名同学来到了三十里铺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千人百村”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用心体悟民生民情,寄情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三十里铺镇将锦鲤养殖与文创产业、休闲渔业、旅游服务业等诸多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锦鲤文旅小镇,真正让小锦鲤“游”出多元的业态,“游”笑百姓的脸庞,“游”鼓腰间的钱包。

“在这里发展锦鲤产业就好像从厚厚的土层下伸长茎叶破土而出。”调研团队中的一名同学在自己的调研手记中写道。

在夜晚参观电商直播过程时,同学们发现三十里铺镇当前的电商产业仍处于相对基础的状态,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实际,同学们在灵活运用自己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电商产业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举措展开了讨论与研究。

“艺术的本质是人民性”,这是调研队的同学们在参观三十里铺镇孙庄民俗艺术产业发展后最深的感触。

作为国画大师孙大石的故乡,河崖孙庄村有着深厚的艺术文化积淀,并基于此将民俗艺术作为自身发展的主导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民俗文化村,吸引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河崖孙庄村深挖当地文化特色,建设起以农业为主,文旅产业为辅的发展模式,采取“合作社+协会+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IP,鼓励农户在农闲时积极进行艺术创作,增加收入。在参观过程中,无论是欣赏展柜中展出的雕刻、书画等作品,还是现场观摩民俗艺术家进行麦秆画创作,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尚未收获的田野的清香中,同学们真正读懂了这根植于大地的艺术。他们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以及从年轻人、大学生角度出发对未来发展的一些理解和建议。“真的来过才知道,乡村振兴究竟面临着什么,又需要些什么。”调研结束后,一位团队成员如是说。

在入选美丽村居建设省级试点村的李奇村,同学们参观了村史馆及其中的家风建设展。李奇村村民淳朴豁达,热爱生活,团结和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乡风民俗以及干净整洁、充满艺术特色的村容村貌与记忆中的乡村面貌重叠在一起,引得同学们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发出由衷的赞叹。

“我们调研的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大爷大娘、大叔大婶都很热情、笑容满面。”尽管开始时有些许语言障碍,但同学们很快便能够自如地与大爷大妈们拉起家常,在一句句亲切的方言里,乡村生活的图景徐徐展开。

作为新时代青年,同学们有信念,有信心,同时,在诸如“千人百村”等深入一线基层的实践中,也将渐渐通过学习、实践、锻炼,来获取实现这份梦想的坚实力量。

“千人百村”项目,使同学们从以往生活的城市走进乡村,去了解基层乡村的一呼一吸和它最为真实的脉动。见微知著,行走田野,体悟巨变,记录中国,获益成长,助力振兴。

2023-08-31 ——中国人民大学“千人百村”暑期实践走进高唐县三十里铺镇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8038.html 1 用脚步丈量乡村沃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