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蓝”跃动沃野
——聊城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吹响涉农检察集结号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本报通讯员 王凯忠 杜丹
8月17日—18日,对标市委“三提三敢”要求和省人民检察院涉农检察要求,聊城市涉农检察工作现场推进会、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综合素能提升专题培训班相继举行。聊城,迈开了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工作走深走实的新步伐。
广袤的鲁西大地,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画卷已经徐徐展开,一抹“检察蓝”跃动在绿色的田野上,为乡村振兴图景增添了亮丽的检察色彩。
观摩与推进
8月17日8时40分,聊城市涉农检察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高唐县召开,会议在现场观摩中拉开序幕。高唐县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梁村镇)示范点、茶棚村、盛唐农业专业合作社、杜立芝党代表工作室、高唐县人民检察院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工作室成为参会人员驻足学习的对标点,也是一年来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工作成效的展示点。
“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制度的建立,让我们服务群众的举措更实、更到位……”在观摩点,岳峰、徐清明、武艳丽、杜立芝4名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分享了心得和收获。
现场会上,高唐县、东昌府区、东阿县3个基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现场剖析检视工作、交流分享经验。市委政法委对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检察机关在助力乡村振兴上谋划新举措、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会议要求全市检察机关以检察履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贾富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申兵、高唐县委书记杨新胜,全市两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分管院领导、具体工作负责人及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代表100余人参加了推进会。
培训与提升
8月17日16时,涉农检察现场推进会刚结束,全市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综合素能提升专题培训班即在聊城市乡村实用人才培训学院开启。来自全市各县(市、区)的150余名联络员及相关负责同志齐聚一堂,聚众智、补短板,进一步提升联络员履职能力,更好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目前,我市已选聘190名具有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身份的村党支部书记、乡村民营企业负责人、涉农企业家、农业农村专家担任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这次培训班,是市人民检察院为加强检察机关与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沟通联系,扎实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举措之一。
培训班着眼综合素能全面提升,聚焦务实管用接地气,精心设置课程,采取“实地观摩+理论讲解+经验交流”授课模式,深入基层一线开班授课。学员实地观摩了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新村建设,近距离感受现代化农业发展和基层治理工作成效。杜立芝与全国劳动模范耿遵珠、市人民检察院专职检委杨茂宏,分别围绕政治理论和乡村振兴最新政策、有关经验做法及联络员制度开展授课,为大家送上了一场知识盛宴和法治大餐。
交流与聚力
“我将进一步找准助力检察工作服务保障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强化联络联系,切实当好检民‘连心桥’,不负检察所托和群众厚望,合力为农业强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建设添砖加瓦。”8月18日下午,省党代表、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刘明勇、蔚关彦,省人大代表、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杨本凯等8名检察联络员依次走上讲台,交流学习心得。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通过参会与培训,进一步加深了联系认识、开拓了思路视野、学到了先进经验、明确了努力方向,提升了主动参与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全面充分履行好联络员职责夯实了基础。
为开启检民联络新模式,开辟服务乡村振兴新路径,2022年5月,市检察院创立乡村振兴检察联络员制度,一年多来已处理意见线索252条,提供法律咨询364次,邀请联络员参与听证13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120余起,聚焦平安乡村、和谐乡村、美丽乡村、法治乡村建设,综合运用打击、预防、监督、教育、保护等措施,筑起检民“连心桥”,打通“最后一公里”,百姓纷纷“点赞”。市检察院荣获“山东省乡村振兴特别奉献奖”,多个涉农检察案例入选全省检察机关“优化营商环境”“我为群众办实事”典型案例,经验做法被最高检、省委政法委、省检察院推广,被《检察日报》《法治日报》等10余家中央媒体报道。
“下一步,全市检察机关将锚定同步‘走在前、开新局’,以执法办案、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矛盾化解等与乡村振兴联系密切的领域为切入点,加大涉农检察服务保障力度。”贾富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