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厚植沃土万木兴
——市市场监管局创优营商环境赋能高质量发展走笔
■ 本报记者 岳耀军
本报通讯员 李兆敏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优质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提高行政效能,优化政务服务,助企纾困解难,以“优”无止境的实干精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主体活力不断迸发。今年上半年,我市新登记市场主体5.1万户,现有市场主体达71.7万户。
以“优”解忧 惠企纾困有实效
聊城金歌合成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贸易于一体的专业化工企业。因为缺少担保,传统银行贷款受阻,该公司一直为扩大生产的资金发愁。
了解到企业的困境后,开发区市场监管部工作人员及时推荐了“专利权质押贷款”。今年7月,市市场监管局审核通过了聊城金歌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申请的5.48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贴息,企业所申请的500万元专利质押贷款也已结清,如同久旱逢甘霖,企业扩大再生产的计划得以正常实施。
资金链是企业的生命线,“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行动,结合企业提出保护知识产权诉求,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在惠企政策方面,市市场监管局研究制定了《促进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18项具体举措,惠及所有创新主体及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以及中小微企业;通过马德里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商标奖励、专利保险保费补贴、优质专利补助、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补助、试点示范项目奖补等政策手段,给予多层次、多角度的政策和资金保障。同时,加强专利跟踪管理,延伸服务触角,全面掌握专利法律状态、年费缴纳以及技术研发、转化运用情况,为惠企政策有效落地提供依据。
今年上半年,市市场监管局引导帮助科创企业实施专利权质押75笔,同比增长216%;实现融资金额7.95亿元,同比增长184.95%;质押专利449件,同比增长230.15%。全市15家企业的198件专利获省级保费补贴资金35.37万元。
在此基础上,市市场监管局组织“铁拳”“蓝天”黄河大集、重点商品交易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假冒行为,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成立国家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中心山东分中心聊城工作站,建立包括19家重点涉外企业的海外纠纷重点联系单位库,增强了企业海外知识产权自主保护意识与能力。
以“减”促简 市场主体添活力
“原来办理地址变更手续,我们需在迁出地、迁入地之间来回跑,现在只要向迁入地机关申请,一次就能办理好,确实方便了!”山东浩耀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对市市场监管局高效的办事流程赞不绝口。
今年3月,因发展需要,该公司想从烟台市迁移到聊城市,负责人电话咨询了聊城市市场监管局外资登记窗口关于住所迁移的办理流程,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一窗通”平台提交了省内迁移申请,不到两小时,就完成了企业的迁移及地址变更手续。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迁移便利度,打通不同地区之间企业登记档案信息不共享、迁出迁入两头审批,企业“迁移难”的堵点问题,市市场监管局依托山东省一体化企业档案管理系统,压减办理环节、优化办理流程、压缩调档时限。外资企业申请迁移调档和住所变更登记两个环节合并为一个环节办理,在跨登记机关辖区变更住所时,只需向拟迁入地登记机关提交一次申请,即可完成住所迁移。整个迁移变更办理流程压缩75%,企业办事成本进一步压减,办事效能进一步提升。
此项做法仅是市市场监管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提升工作,集中线上线下服务资源,实现外资登记事项“一门、一窗、一网”办理,全面实行“一网申请、一表填报、一套材料、一次提交、一次办好”。规范编制办事指南,线上公开形式直观、易看易懂的审批服务指南和流程图,外商足不出户就能了解需办理事项的申报材料及办理流程等,实现网上可查、电话可询、窗口可见,企业办事更便捷、更舒心,为市场主体增添了活力。
以“改”代罚 监管执法有温度
政府政务服务水平是当地营商环境的试金石。
市市场监管局树立“宽严相济,执法为民”理念,努力让企业和群众感受到市场监管执法的力度和温度。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期间,该局研究制定“服务+监管”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提出6项重点服务项目,突出食品、两品一械、价格、广告、产品质量、预付式消费、知识产权七大领域149项监管重点,帮助企业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全力营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今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累计检查单位数量27937家,为企业提供咨询或解决困难2056个,检查发现问题线索共4664条,立案调查678件,罚没款332.8余万元。
加强信用监管,强化事前失信警示,帮助企业防范化解失信风险。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先后向社会发送短信23万余条,指导全市2.5万户“零值”企业修改年报数据,全市企业年报公示率达到95%以上。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办理移出经营异常名录8605户次,帮助6000余家企业完成信用修复、助力企业重返市场。
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聊城市市场监管领域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对154项轻微违法行为实施免罚,涵盖市场监管10个业务领域,对首次违法、危害较轻、非主观故意、积极整改的企业,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清单实施惠及市场主体169家次,涉及不予处罚数额1209余万元,减轻了企业负担。
“营商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牢固树立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理念,不断健全完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产权保护、社会信用等制度机制,进一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全面助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申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