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守护折翼天使
——走近聊城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们
■ 文/图 本报记者 朱玉东
特殊教育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9月5日,教师节前夕,记者走进聊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在这里,看到老师们负责的态度,更看到了他们的辛苦与不易。
聊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创办于2016年12月,主要承担全市视力残疾(盲生)和听力残疾(聋生)儿童、少年教育,现有听障和视障两个教育教学部,共20个教学班。刚走进校门,只见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正在和几个学生做游戏,孩子们露出开心的笑容。她是今年入职的美术老师王媛。王媛有听力障碍,后来通过特殊教育考入了大学,今年硕士研究生刚刚毕业,成了一名特教老师,开始另一段无悔的青春。
“让残障孩子克服自卑心理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们通过各种特色教学方式,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变得开朗活泼。”该校校长鹿爱龙向记者介绍。比如视障部八年级的孟得泽同学,2021年开始学习国际象棋,在2023年全国残疾人国际象棋项目推广活动中,荣获快棋视力B1组冠军、慢棋视力B1组亚军,并以优异成绩获得国家队集训资格,现正跟随国家队备战亚残运会。
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都是“双语”教学,除了普通话,教听障学生的老师要会手语,为视障学生上课的老师要会盲文。与普通学校不同,同样的课程,特教老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任亚男是学校唯一的舞蹈老师,她从所有听障学生中精挑细选,组建了一支10人的舞蹈队,年级跨度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一年级。而她们大多数没有舞蹈基础,要从最基本的动作开始训练。音乐是舞蹈节奏的关键要素,听障学生听不到音乐,需要老师用手势提示。一个舞蹈节目,从开始排练到成形,要半年的时间。几年来,任亚男带着孩子们艰苦排练,辛勤付出也获得了回报,舞蹈队获得山东省第十届残疾人文艺汇演三等奖,在东昌府区第三届青少年才艺大赛中,与普通学校的学生同台竞技,力拔头筹,斩获一等奖。还有美术老师季金红、语文老师马秀婷、手工课老师聂国慧、英语老师邵培、音乐老师范延丽……老师们点点滴滴的关爱,让生活在无声世界、看不见阳光的孩子们,感受到世界的律动和生命的精彩,心向阳光,自信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