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有品质的幸福学校
——对话茌平区肖家庄镇中心小学校长吴海燕
■ 郝凯
人们常说,一名好校长代表着一所好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属于价值资源,是要解决学校“到哪里去”的问题。最近几年,肖家庄镇中心小学的硬件建设、社会满意度均有了很大的提升。请问您的办学理念和学校发展路径是什么?
吴海燕:如何做一名好校长,办好一所有品质的幸福学校,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深耕教育二十余载,我始终秉承一个信念: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因此我经常与老师一起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提升内涵,做到心中有爱、眼中有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绘出自己最精彩的华章。
最近几年,学校将“立校德为先,发展人为本”确定为办学理念,把“学生快乐成长、教师职业幸福、学校卓越发展”作为办学目标,走“文化立校、质量强校、特色兴校”办学之路。研究制定了“三横三纵三统一”管理模式和“五位一体”发展规划。“三横”指的是三所小学;“三纵”指的是教学、德育、后勤,由三个校区的负责人全权管理;“三统一”指的是党建、人事、工会,由中心小学统一调控。“五位”是从学校文化、干部队伍、学生管理、教师发展、高效课堂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性改革,以促进学校更好更快发展,“一体”指的是毫不动摇地坚持教育教学这个中心。
办学之路第一点就是“文化立校”,可见学校非常重视文化这一精神内核,能谈谈您的想法以及具体措施吗?
吴海燕:我的追求就是办一所真正有文化精神的学校。坦率讲,“真正”不是简单模仿、照猫画虎、复制粘贴等拿来主义。真正有文化指的是有灵魂、有生命力。以文化建设为例,我们从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的绿化、美化,到各类展示性文化墙,都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让师生赏心悦目。一句话概括就是办“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教育,为师生成长铺就文化底色。
师资水平属于人力资源,课程体系属于课程资源,二者是要解决“学校怎么去”的问题。请问“质量强校”包含哪些方面,又是如何提升质量的?
吴海燕:学校要转变,学生要发展,都离不开教师的发展和提升。2019年11月,学校启动了名师培养工程,组建了由23名乡村青年教师组成的名师培养团队,制定了发展目标(一年打基础,两年上水平,三年成骨干,四年争名师)。学校指导团队成员建立个人专业成长发展规划,设计发展蓝图、明确发展方向。建立个人专业成长档案,使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淀更加丰厚,成长轨迹更加详实。要求老师们紧跟教学新理念,加强读书学习。
通过“引路子、架梯子、压担子、搭台子”的方式引领教师成长。先后组织成员赴济南、青岛、烟台、日照等地名校参观学习。邀请齐鲁名师、水城名师、茌平名师到校上观摩课。通过聆听专家讲座,教师们拓宽了视野,创新了思路。
先后开展普通话培训、礼仪培训、书写培训、艺术素养提升培训等多项校本培训活动,教师综合素质普遍提升。定期开展名师论坛,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加强教育科研管理,鼓励老师参与科研立项。成立教学工作室,经过多元化培训,成员屡获佳绩,共有7位成员荣获区级优质课一等奖、9位成员获市级优质课一等奖、15位成员荣获区级教学能手、3位成员获市级教学能手。多位成员积极参加名师送教下乡、区域教研、区链教研等公开课活动。在上级组织的技能大赛中,13位教师获一等奖。工作室先后承担了2个市级课题、1个区级课题。
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综合评估成绩日益进步,2020年度列全区第三名,2021年度列全区第二名,2022年度列全区第一名;各学科学业水平均名列前茅。
学校的特色建设有哪些?
吴海燕:特色,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标志,学校特色一定要新,要紧跟国家方针政策。学校特色一定要实,有助于学生发展,肖家庄镇三所小学分别确定了不同的特色。中心小学的甲骨文特色,从校园文化、课程融合、甲骨社团、课题研究、研学实践、拓展深化六个方面将甲骨文特色落到实处。学校被评为“首批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2021年,成功举办聊城市语言文字工作暨甲骨文特色学校经验推广现场会,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赞誉。
田庄小学的生活教育分三段开展:一、二年级会穿衣、会叠被、会扫地;三、四年级会叠衣、会整理房间、能帮父母做适当的家务;五、六年级会做饭、能简单了解本地的风土人情。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这一做法,在家长群体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算子里小学开展的养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即培养目标七好学生:排好队、扫好地、写好字、读好书、做好操、唱好歌、做好人。我们的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把这些习惯保留在校园,而是让他们带回家庭、带到社会中去。本学年,学校构建了以生活习惯课程、学习习惯课程、文明礼仪习惯课程、安全习惯课程、用餐习惯课程等为主的“好习惯培养”课程体系,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全的人格。
三所小学各自的特色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经验。新学期,我们将对三所小学的特色建设进行融合,在能力范围之内,能同时开展的同时开展,以实现学生受益的最大化。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校是如何育人的?
吴海燕: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实际及学生、家长、社会需求,形成了“一条主线、两类活动、三个层面”的德育管理体系,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一条主线”——争当新时代好少年。为认真落实“双减”政策,我校开展了“新时代好少年”评比活动。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办法》及《中小学生守则》的内容,设置了学习标兵、文明礼仪、助人为乐、集体荣誉等七个评比项目,鼓励全校学生参与。班主任根据学生日常表现,进行量化,并在学校积分榜张贴公布。根据个人积分情况可兑换相应奖品,包含学习用品套装、美术用品、体育用品、科学小实验套装等。
此项活动的开展,提升了班级管理成效。如今,各班级通过学生“自主管理”,课堂秩序变得更好了,学生变得更有礼貌了。
“两类活动、三个层面”——开展好校内、校外活动。校内活动,学校充分挖掘班级、学校两个层面的积极作用,依托少先队日常活动、学校集体活动赛事,使德育活动人人参与,全面提升。
班级层面:举办“我给榜样敬个礼”英雄故事会、“梦圆航天”航天知识挑战赛、“我来评评这个理”法治辩论赛、“安全出行 从我做起”演讲、“学会感恩 共创和谐”主题班队会、“我为班级添光彩”班级美化活动。
学校层面:广泛开展“四史”学习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积极开展戏曲、书法、国画、非遗等传统文化进校园和学生艺术社团创建等活动。举办“汉字英雄”大赛、“艺彩纷呈艺术工作坊”、国学经典吟诵大会等活动。
校外活动:学校在社会层面结合本地民俗文化,有效整合资源,让学生走出校门,为其搭建社会实践的良好平台。引领学生参观肖家庄镇小高村中国兔文化博览馆,学习了解中国兔文化的丰富内涵;走进肖家庄生态枣园,感受身边的枣乡情;来到田间地头,领略课堂外的自然美,让学生在研学、实践中充分激发感受美的动力和创造美的愿望,从而潜移默化地塑造和优化学生审美境界,提升其综合素养。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社区和公共文化设施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结合“雷锋纪念日”等时间节点,利用综合实践课程组织学生进行学雷锋志愿服务;引导学生进社区开展“文明宣传条例发放”“实施环境卫生清洁”“慰问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务活动;综合利用“植树节”“劳动节”劳动教育课和中小学校外综合实践课,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举办走进法庭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感谢吴校长细致的介绍,请问您对学校的未来有什么期许?
吴海燕:回首这几年,学校的发展步履稳健,有困难,有挫折,更有一步一个脚印的岁月留香。这个积极向上、友爱团结的大家庭,令我感动之余,也激励着我向上而行,向老师们学习,向孩子们学习,共同努力,携手成长。
未来,愿我们学校处处有温度,回忆里每个点滴都充满幸福气息。让我们一起坚定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