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深厚情怀 落实立德树人

——高新区2023年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侧记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思政课是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高度统一的课,关乎信仰、关乎理想、关乎未来、关乎国之大计。向学生传递信仰,思政课教师首先要有信仰,才能担当起‘讲信仰’的重任,才能更理直气壮地宣传信仰,才能讲得有底气、有生气、有力量,给学生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真正引导孩子们‘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9月7日,在高新区实验中学,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崔宪奎的一席话不仅坚定了老师做理想信念的引导者、为广大青少年筑梦引路的信心和决心,更让在座的学生深受鼓舞。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新区坚持把思政教育抓实抓新、将思政课建设点燃点亮,促进“大思政课”提质增效,共同推动“大思政课”走深、走实、走新。

为贯彻落实党政负责同志抓教育工作机制,崔宪奎来到高新区实验中学,为广大师生上了主题为“坚持立德树人 培育时代新人”的2023年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讲起,讲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青年工作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阐述了当代中国青少年的成长路径以及如何做好新时代新青年、新少年,鼓励广大师生胸怀梦想,奋发图强,厚植家国情怀,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上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其中的关键在教师。老师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各位老师按照‘躬耕教坛 强国有我’的主题要求,牢记职责使命,坚持守正创新,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用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位。”崔宪奎说,面对年轻的学生,教师必须围绕学生的关注点、困惑点和需求点有的放矢进行讲解,让学生“听得懂、记得住、受教育”,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崔宪奎的话令老师们深有感触,高新区实验中学老师葛芳芳说:“对于引领学生前行的教师而言,我们深感教育的伟大和神圣。每名学生都有无限的潜力,教师的任务就是在知识的海洋中,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助力他们成为有道德、有智慧、有创造力的人才。”

“同学们,你们生逢一个伟大的时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来要在你们手中接力实现。”崔宪奎勉励广大学子,要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珍惜宝贵时光、勤于学习思考,陶冶高尚人格、培育美好心灵,立德明礼、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健体魄、锤炼意志品质,成为有志向有抱负的一代新人。

课后,大家纷纷表示,要争做不负时代的优秀青年,用理想跑出青春最强誓言,用担当跑出青年最美风采,努力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实践者、奉献者。

2023-09-12 ——高新区2023年秋季学期思政第一课侧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8598.html 1 涵养深厚情怀 落实立德树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