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乡风遍水城

■ 本报记者 苑莘

“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文明理事,这是莘县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倡导的理念。”9月13日,莘县文联主席邹海宏介绍,该县通过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成功破除了“婚礼比阔气、婚宴比规格、婚车比档次、婚礼比金额”等陋习。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推进婚丧领域移风易俗行动,整治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治理文明程度,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移风易俗,关键在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我市把移风易俗宣传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平台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婚丧宣传教育活动,群众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社会不良风气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各县级民政部门持续巩固移风易俗宣传阵地建设,因地制宜开辟文化墙、文化走廊、文化广场等,让移风易俗成为社会新风尚。

红白理事会是开展移风易俗的前沿阵地,理事会成员发挥着宣传、引导和执行作用。今年,我市坚持早安排、早组织、早行动,年初即启动了对全市5514个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的培训工作,各级通过巡回宣讲、以会代训、举办培训班等形式,累计开展业务培训130次。目前,我市已提前完成2023年度红白理事会骨干成员培训计划,共计培训14190人次,实现了全覆盖。

推进移风易俗,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做“先行军”“引领者”。为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全市签订党员干部移风易俗承诺书(责任状)37万余份。我市还发挥基层首创精神,积极打造丧俗、婚俗品牌,全市以“礼安齐鲁”“海誓山盟”为主题,打造了22个县级品牌,其中“莘爱一生”“善孝冠县”“与爱同行”等品牌已深入民心。为丰富品牌内涵,各县(市、区)邀请本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道德模范、先进工作者等作为结婚登记特邀颁证员,将积极向上向善的婚姻家庭观念传递给新人。此外,我市还加强婚丧领域移风易俗示范点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每个县(市、区)树立一个移风易俗示范乡镇,因地制宜推广了一批可复制的村级红白理事会工作模式。

文明乡风为广大群众切实减轻了负担。据民政部门统计,春节、清明节期间,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累计接待现场祭扫群众38309人次,其中,选择绿色低碳祭扫方式的群众32182次,黄纸换鲜花3595次,网络、集体、代客祭扫152次,累计共2198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参与提供祭扫服务保障工作。惠民殡葬为群众减免四项基本服务费用1600余万元。积极推进集体婚礼、免费颁证、家庭辅导教育、婚俗文化宣传、婚育联办等多项服务,婚姻登记办理实行“零收费”,为群众减少照相、复印等各类费用25余万元。

2023-09-15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8873.html 1 文明乡风遍水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