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摄影
放大+  缩小-   默认o

在竹与火中弘扬京胡文化

张淼在工作室制作京胡

挑选合适的竹筒

打磨竹筒

用自制的工具给竹筒蒙上蛇皮

调整担子的长度

给竹筒去皮

在火上烤制担子,沥干糖分和水分

一把京胡制作完成后,张淼在试音

■ 图/文 本报记者 商景豪

“制作京胡的人不多,除了向大师们请教,很多时候还需要自己摸索。”9月15日,在高唐县国乐琴行,京胡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张淼道出制作京胡的不易。

说起京胡,大家不陌生。京胡,又叫胡琴,随着中国传统戏曲京剧的发展而形成,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的伴奏乐器包括京胡、月琴、弦子等,京胡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其实,京胡的结构并不复杂,由担子、筒子、琴轴、蛇皮,以及作为拉奏工具的弓子组成,所有的“零配件”一个巴掌就数得过来,可要做一把音色酥亮、有独特韵味的好琴,实在不是件容易事。

在很多人看来,张淼制作京胡算是“半路出家”。他在潍坊读大学时,喜欢上了京胡,自2009年起,跟随寿光京剧团老师朱悦学习演奏京胡,也自然而然地爱上了制作京胡。2009年,几经辗转,张淼拜在潍坊市京胡制作大师宋国岭的门下,心慕手追,掌握了各种技巧。艺成之后,张淼回到聊城开办起自己的工作室。

“我的价值就是传达,我给自己的定义就是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我要让更多人感受到京胡的魅力。”张淼说。

一间斗室就是张淼的半个世界。剪刀、刷子、砂纸……张淼的工作台上铺满了制作京胡的工具。为了追求尺寸的精准,他还购买了卡尺、千分尺,甚至还自己制作了一些工具。小小京胡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非常不容易。首先要烤制担子,沥干其中的糖分与水分,然后调直。其次就是烤制琴筒、去皮,检测筒壁的厚度,刨平抛光。此外还有安装琴轴、蒙皮、装琴弦、绑千斤等大小几十个步骤。

在张淼与京胡相伴时,时间一半是寂然,一半是热烈。寂然时,只有刀削竹筒、手蒙蛇皮的声响,而热烈时,悠扬的京胡之音会响彻半条街。

琴中古调,指上清风,“音”是京胡之魂。《小开门》《贵妃醉酒》……京剧唱段伴奏经常在工作室的一角响起。在张淼看来,拉奏一把新制成的京胡,是制琴的一个必要环节。张淼说,用心感受琴的音色、琴的声息、琴的性格,寻找它的“破绽”,反复雕琢。一把京胡,就是张淼的一份心血,他像期盼自己的孩子成长一样,要让每一把京胡尽善尽美。

始于兴趣,终于坚持,成于热爱。很多人就是在不断地触摸与欣赏中深陷其中。

张淼发现,近年来,中国传统乐器越来越受人们喜欢,京胡作为其中代表,也收获了很多年轻“粉丝”。“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寻找一些真正热爱京胡制作的年轻人,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张淼说。

2023-09-1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38927.html 1 在竹与火中弘扬京胡文化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