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新区写好环境执法“四篇文章”
本报讯 (记者 朱海波) 高质量环境执法是厚植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的有力保障。10月8日,记者从聊城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区分局获悉,该局转变环境执法理念,优化环境监管模式,写好规范执法、精准执法、智慧执法、差异执法“四篇文章”,以执法效能的提升保障高质量发展。
规范执法,严格执法程序。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公开透明运行机制,实行执法程序告知、环境保护责任与义务告知制度,实现全社会对执法情况的有效监督。完善执法程序,接到环境违法案件,及时做好登记并详细记录,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立案、调查、处理,按程序进行调查取证,并写出调查终结报告,依据法律文书和相关证据依法作出处罚决定,确保执法程序合理公平公正透明运行。严格落实自由裁量权各项要求,对环境违法行为的裁量等级进行严格落实,在调查询问过程中,严格落实裁量因子核实。
精准执法,优化执法效果。将辖区内重点污染源等作为执法检查重点区域,建立健全执法联动,加强与公安、应急、住建等部门及各镇属地的执法联勤联动,持续开展好各类专项执法行动,发现问题跟踪整改,依法处罚,建立责任到人问题清单,对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零容忍”。对群众提供的线索,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严抓违法现行,推进问题整改。
智慧执法,丰富执法手段。发挥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控系统和智慧用电系统的监督预警作用,对企业排污状况进行7×24小时实时监控,用好移动式气体检测仪、无人机等高科技利器,完善举报奖励机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构建环境执法与监测联动体系,开展第三方辅助执法,执法人员对排污单位生产情况、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制作现场执法检查记录;监测人员根据执法需求,结合监测技术规范、标准和现场情况开展监测工作,确保监测工作客观、真实。
差异执法,集约执法力量。依托山东省企业环境信用系统,对企业环境信用实行动态管理,并根据信用等级高低对企业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通过采取激励、加大检查力度等举措,引导诚信企业依法依规生产、争当行业标杆,倒逼失信企业及时整改环境问题。严格落实正面清单制度,将治污水平高、环境管理规范的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对其无事不扰,在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集约了执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