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一场助烈士魂归故里的奔赴

——写在高唐县“送烈士画像回家”项目入选第八届“山东慈善奖”拟表彰名单之际

烈士与亲人跨越时空再次相见。受访者供图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待我回家,代我回家,带我回家。”日前,记者在网上看到一段视频,一名历史老师在讲到迎接中国人民志愿军骸骨回国时,在黑板上写下这12个字。

简简单单的12个字,却涵盖了他们的一生。

有网友说:“待我回家,胜利归来!代我回家,身不由己!带我回家,魂归故里!”有网友说:“不敢细想,已泪流满面。”也有网友说:“去时胸佩红花,归时身披国旗。”……

文字穿透时光,透出的是一代中国军人深邃的家国情怀,誓抗战,裹尸还,英雄在何方?和平的今天,为烈士寻亲,帮烈士回家,带他们魂归故里,让烈士家人的思念有根,成为人们共同的心愿。日前,高唐县“送烈士画像回家”项目入选第八届“山东慈善奖”拟表彰名单。10月10日,记者来到高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详细了解“为烈士画像,送烈士回家”公益活动开展情况,追寻缅怀英烈、关爱烈属的足迹。

与时间赛跑,帮烈士找回“面容”

革命英雄烈士,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

“烈士们为捍卫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作出巨大贡献,正是因为他们艰苦奋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安居乐业、幸福安定的生活。他们身上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勇于担当的崇高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行。”高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郭兰淼说,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无数革命先辈坚定跟随党的脚步,用无悔的青春热血换来山河无恙、家国安宁。他们去时义无反顾,因为种种原因,很多烈士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在全社会尊崇英雄、关爱烈属的浓厚氛围中,越来越多烈属“想再见亲人一面”的心愿被看到、被实现。

为了让英烈形象更加鲜活,为了告慰烈士的亲人和后代,高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启动“为烈士画像,送烈士回家”公益活动,联合高唐县双拥志愿者协会等,在“为百位烈士画像”发起人孟祥斌烈士遗孀叶庆华的帮助下,联系中央美院、浙江传媒大学、安徽美术学院、聊城大学等高校师生为烈士画像,还原烈士模样。

惨烈的战争中,一部分烈士留有影像资料,可以对照资料进行创作,但不少烈士没留下任何照片或画像,而且由于年代久远,当年见过烈士模样的人要么已经离世,要么已是耄耋老人,表达能力大大减退。烈士牺牲的年代越久远,还原画像的难度就越高。专家们只能根据子女的模样,结合他们对父辈的描述来画出初稿,然后通过查阅烈士资料,与烈士亲属反复沟通、修改,不断打磨后,最终还原烈士的模样。

“先辈的牺牲换来了今天的美好生活。为烈士画像,就是我们立足本职、服务烈属,为这和平盛世献上的绵薄之力。这是一个和时间赛跑的过程,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去抢救性发掘,以后复原的机会更加渺茫。真正参与其中,才能知道这件事多么有意义。”郭兰淼说,有了画像,英雄就能以更清晰的形象活在人们心中,也激励着大家牢记英雄事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昔年,英烈们在最好的青春年华,为保家国永安,抛头颅、洒热血,换回了日新月异的和平年代。

今朝,后人饱含敬仰,用画笔让他们“重生”,重拾记忆长河中关于他们的故事,让红色根脉不断延续。

带烈士回家,传承红色根脉

“70多年没见了,我没寻思这辈子还能再见到你,这回了了我的心愿了……”今年初,高唐县琉璃寺镇焦庄村79岁的老人王传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父亲王其昌烈士的画像。看到父亲的画像后,王传英老人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用颤颤巍巍的手,轻轻抚摸着画像,失声痛哭,重逢的感人画面令在场的每个人都黯然泪下。

王其昌烈士于1947年参加革命,1948年12月在淮海战役中牺牲,年仅20岁,而那年,王传英只有3岁。王其昌烈士短暂的一生没有留下任何影像资料,76年来,“父亲”在王传英的心里,亲切又遥远,如潮水般的思念也不知在何处安放。

前不久,王传英的子女了解到为烈士画像的活动后,希望能够为王其昌烈士画像。“为烈士画像,送烈士回家”公益活动的志愿者第一时间对烈士的直系亲属进行了整体采像,将这些照片传给有关绘画专家,由专家义务为烈士画像,并将其送到老人手中,实现了一场跨时空的相见,为老人弥补了遗憾,也让烈士的精神得以更好延续……

自2020年以来,高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双拥志愿者协会,先后完成100多幅烈士画像,用这种特殊的方式,让英雄跨越时空与家人“团聚”。这是一次次告慰亲人、夙愿得偿的动人场景,也是一场场跨越时空的感人“重逢”。

“让烈士以这种方式‘回家’,与家人‘团聚’,了却烈士家属多年的心愿,也告慰了先烈的英灵。我们将继续以这种方式向烈士致敬,弘扬英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教育和引导青少年一代崇尚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郭兰淼说,高唐县将继续把为烈士寻亲、为烈士画像作为烈士褒扬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扎实做好红色文化宣讲活动,丰富英雄事迹宣讲形式,开展红色英烈文化“三进”(英模画像进校园、红色故事进课堂、英烈文化走进青少年)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自觉缅怀、纪念、尊崇、学习英烈,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血脉、革命薪火代代相传,以实际行动告慰革命先烈。

历史不会忘记,英雄永获铭记。为烈士画像,以英雄为镜,让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2023-10-13 ——写在高唐县“送烈士画像回家”项目入选第八届“山东慈善奖”拟表彰名单之际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0046.html 1 一场助烈士魂归故里的奔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