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绘就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
——东阿县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综述
■ 本报记者 王军豪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
“公开透明、阳光公正,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有关保护黄河的法律法规知识。”10月11日,谈起自己不久前旁听的一起庭审案件,东阿县鱼山镇范坡村村民刘志强深有感触地说。
刘志强旁听的庭审,是东阿县人民法院黄河生态法庭公开审理的一起涉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纠纷案件。庭审现场设在了黄河范坡险工35号坝树荫下。该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施行以来,我市首次开庭审理的涉黄河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纠纷案件。将法庭搬到黄河岸边,既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也起到良好的普法效果,这正是东阿县法治政府建设的创新之举。
法治政府建设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近年来,东阿县各级各部门坚决扛牢法治建设政治责任,深化法治政府建设领域改革,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大力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效能,绘就了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
加强顶层设计,扛牢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这是推进法治建设的重要组织保证。
8月3日,东阿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专题述法工作会议,听取了上半年述法工作报告,并就报告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7月31日,东阿县商务和投资促进局也召开了专题述法工作会议。开展专题述法,是东阿县加强顶层设计,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的举措之一。
东阿县强化法治引领作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各级各部门年度学习计划。近年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讲座5次、县委常委会学法16次、县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19次。充分发挥党领导法治建设核心作用,认真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县委、县政府积极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汇报、研究法治建设工作94次。东阿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成立以来,召开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会议10次、办公室及各协调小组会议58次,有序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贯彻落实。
在强化法治引领的基础上,东阿县积极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东阿县检察院少捕慎诉慎押经验做法”“东阿县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特色品牌调解项目——‘九顶艾’矛盾调解工作室‘三个一’筑牢新村矛盾化解‘第一道防线’”等一批好经验、好做法得以宣传推广,为法治政府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论。
此外,东阿县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法治督察”联动监督模式,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法治领域突出问题,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执法规范化建设及镇(街道)法治建设等重点任务开展专项法治督察,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法治建设满意度。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4月10日,家住东营市的于先生拿到了东阿县宾诚电子商务店的电子营业执照,纸质版营业执照也同步寄递。这是东阿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牵头成立黄河流域政务服务“跨域通办”联盟以来发放的又一张异地营业执照。“若是以前,要到东阿县办理。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办好。”于先生赞不绝口。
针对企业和群众跨区域办理业务时遇到的不便,东阿县牵头成立黄河流域“跨域通办”联盟,打破区域行政壁垒,实现企业异地办事“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帮代办、一次办”。联盟成立以来,“朋友圈”已从最初的5省30余个县(市、区)扩增至8省61个县(市、区),可办事项由44项拓展到155项。
东阿县创新服务模式,加快推动“跨域通办”事项从“可办”到“好办”“快办”转变,持续提升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服务水平,有效解决了企业群众异地办事“多地跑”“折返跑”等难题。
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市场主体来说,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来到东阿县、好事要快办”,这是东阿县广大党员干部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说的正是营商环境。
为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打造“呵护入微”般的营商环境,东阿县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纳入法治督察范围,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关于规范性文件制定修改的意见,依法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东阿阿胶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阿胶品牌保护检察服务站守护知识产权”获评为全市十大法治为民办实事,“e企办”服务品牌打造在全省率先实现县镇村三级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全覆盖。
提升行政执法水平是打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东阿县不断健全行政执法工作体系,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落地实施,优化升级“不罚”“轻罚”工作,自开展“不罚”“轻罚”工作以来,不予处罚、轻罚案件6173件,受益主体6173个,涉案金额1167.684万元。某河道内未经批准修建建筑设施案被评为“聊城市首批行政执法十大指导案例”,某服务站经营未备案的种子案入选“聊城市首批十大不予行政处罚指导案例”。
构筑司法保障体系,守护母亲河安澜
9月8日,东阿县司法局刘集司法所组织全体工作人员和专职人民调解员到刘集镇黄河堤岸处开展了“沿着黄河去普法”活动,深入宣传民法典、黄河保护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等法律法规知识。现场,工作人员号召大家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做母亲河的守护者。这样的普法活动,形式灵活、效果良好,深受群众欢迎。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东阿县主动服务和融入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围绕“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优化资源配置,构建起“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司法护航、全民参与”的法治保障体系,运用法治力量筑牢生态屏障,守护黄河长久安澜。
在东阿,政法、司法、执法相关部门协同发力,形成了法治护航黄河安澜的合力。东阿县人民法院建立巡回法庭,由5名资深员额法官组成,东阿黄河河务局选派2名有专业知识的人民陪审员,就地审理涉及黄河相关案件,目前已受理案件380件。
东阿县有59个村庄沿黄而建,沿黄村庄的土地承包、林木权属、环境污染等矛盾纠纷问题偶有发生。纠纷看似是小问题,却关系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大局。东阿县在10个镇(街道)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接待、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实现“一站式矛盾化解、一扇门为民解忧”。《学生床上跌落意外受伤,人文调解彰显司法温度》作为全市唯一案例入选司法部案例库,并获评山东省首届“十佳人民调解案例”。
东阿县坚持宣传、修复、服务三联动。县警示教育体验中心设置的“黄河生态警示教育”专区,开辟“黄河之祸”“黄河之险”“黄河之福”“黄河之警”4个栏目。黄河法治文化广场组织法律顾问、专职人民调解员开展“沿着黄河去普法”活动,加强警示教育宣传。生态环境司法修复基地分区域、按季节开展针对性修复保护,督促涉案责任人履行补种树木、恢复生态的责任和义务。
城乡发展,离不开法治支撑;社会和谐,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道路上,东阿守正创新、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