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海源书房赋能聊城市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研究

■ 林虎 杨虹 曹冰蕊

城市书房作为一种顺应时代需求的全新阅读方式,在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城市凝聚力提升、居民幸福感提升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为解决图书网点区域分布不均衡、看书难、借书难的问题,2021年,我市启动城市书房建设,从选址到布局、设施设备和配套等均作了明确要求,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执行过程中积极发挥宣传、帮扶和指导的作用,引导合理布局发展业态,在一年里,迅速投入使用19家城市书房,并于2022年10月成立海源书房联盟。沐凡舍·唐、尚书房、海源雅集、水云间、南书叁三加、时光·印等各具特色的城市书房纷纷走入人们的视野。以“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民宿”“图书馆+景点”“图书馆+书店”以及旧厂房改造等新路径、新模式,创建“海源书房”品牌,为书香聊城注入新能量。

与公共图书馆相比,城市书房环境布局灵活、阅读氛围好、服务更加精细,具有分布广泛、覆盖面积广、多元业态融合等特点,可以满足不同读者个性化阅读需求。如古城区的沐凡舍·唐,以四合院的形式,辅以各种独立功能区,适合年轻读者举办阅读沙龙或者喝杯下午茶;东昌湖畔的尚书房则推出别具一格的文创咖啡、主题阅读活动,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窗外美丽的风景,增加了味觉、嗅觉、视觉、触觉等多元感知,丰富了读者参与体验;叁三加将书店与自习室相结合,适合学子们阅读学习。海源雅集则是依托东侧著名藏书楼海源阁而建,以“民宿+图书”的形式,既能吸引市民前来吃一份简餐,读一本图书,又能满足入住游客的休闲需求。

海源书房完善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我市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补充。海源书房联盟以聊城市图书馆为依托,串联各县(市、区)城市书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实现图书资源共享,标志着我市在打造“15分钟城市阅读圈”、构建全民共享城乡书房网络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形成以市图书馆为核心,逐级向基层辐射的全方位阅读服务覆盖网络。具体来说,包括街道、社区,甚至学校、企业等在内的全方位阅读服务网络体系,积极拓展新型阅读空间、营造书香文化氛围,为实现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生动实践和有益范本。城市书房的开放,大大缓解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压力,延伸了服务触角,弥补了服务缺失。我市城市书房大多延长服务时间至21:00或22:00,并能够通借通还。小岛城市书房、开发区城市书房更是24小时不打烊,提供全天候服务,这样即使在市图书馆及各分馆、服务网点关闭后,读者也可以到离家较近的城市书房继续借阅,服务时间更加灵活,市民更加便利。工作繁忙、白天没有时间在图书馆阅读的上班族,下班后不仅可以选择在附近的城市书房给大脑“充电”,还可以徜徉其间,品一杯咖啡,赏窗外美景,消除一天的疲劳。

截至2022年10月,聊城市海源书房在原有阅读空间的基础上,增加书香空间9135.6平方米,增加读者流动48.3万人次,增加活动次数912场次,增加文献流通11.4万册次,其中增加借阅册次5.4万次。海源书房持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向纵深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阅读空间创新性发展,是书香聊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载体。海源书房的出现,在继续开发市民便利性、公平性、多样性阅读空间的同时,也形成了以聊城市图书馆为核心,各县市区均有分布,覆盖面广、功能多元、高效实用、借阅灵活的公共阅读新空间。至今年10月,海源书房累计投入使用46家。海源书房的建设,拓宽了投入渠道,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力量的多元化和社会化。海源书房从多维度赋能聊城市图书馆高质量发展,并在近两年的时间里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城市书房的后续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

(本文系2023年度聊城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文化传承发展研究”专项课题重点课题,课题编号:NDHZ2023006)

2023-10-18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0163.html 1 海源书房赋能聊城市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研究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