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造竞争力从何而来
——解码种业振兴的“莘县样板”
■ 本报记者 苑莘
10月27日,莘县旭日种业的实验室里,一棵棵种苗绿意盎然,这里是莘县西瓜甜瓜种子研发的核心区域,一个个新品种在此诞生,并推广到成千上万个大棚中。
旭日种业在莘县西瓜甜瓜种子研发领域拔尖,靠的是持续不断地引入高端智力资源:中国工程院吴明珠院士团队、中国农业大学任华中教授团队……行业顶尖团队的到来,为企业打造出山东省院士工作站、中国农业大学蔬菜育种合作基地、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聊城市西瓜甜瓜专家工作站、市西瓜甜瓜育种重点实验室等一个又一个金字招牌。
从过去的单纯育苗到今天的种子研发培育,莘县农业正逐渐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智力密集型产业转型。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种业前列的鑫丰种业如今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26个。据统计,莘县持证种子企业已达19家,已通过国审、省审玉米自主产权品种29个、小麦品种4个,蔬菜登记品种32个。
作为农业大县,莘县种业转型“智”造之路相当亮眼,这种转型发生在当地的各行各业。正在致力于打造全国重要的预制菜优质原料生产供应基地的莘县,除了发力产业集群、冷链物流、相关装备制造业,还围绕预制菜研发创新能力提升、行业人才培养、知名品牌打造、行业(企业)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谋划,足见其对产业智力资源的重视。
为培育创新沃土,莘县坚持人才、项目、平台一体化配置,围绕科技创新需求和创新平台创建等布局建立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鼓励企业建设多种类型的“人才飞地”。推行“人才新政35条”,注重团队引才、柔性引才,完善人才服务联动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激励政策。严格落实创新创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企业加大创新创业、科技研发力度,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
有了创新的土壤之后,保护创新的积极性更为重要。莘县重视发明专利、商标、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智力资源保护。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该县充分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提高社会公众的知识产权意识,并成立了知识产权人民调解委员会,印发了《知识产权领域行政处罚案件繁简分流暂行规定》。“加强种子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对激发企业的研发积极性非常重要。”鑫丰种业负责人马云国表示,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下,市场上的“假冒”案件减少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莘县共有有效授权发明专利116件,其中高价值专利41件,商标有效注册量近11000件。这些智力资源除了帮助企业抢占行业高点外,还成为破解资金难题的重要法宝。今年1至5月的数据显示,莘县14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获得融资1.5亿元,6家企业获得2022年度省、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财政补贴144余万元。
目前,该县政策倾斜的进程仍在持续。莘县将持续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驰名品牌,提高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和商标注册量。提高“好品山东”区域品牌和高端品牌培育企业的政策资金激励标准,让更多品牌企业得到实惠。积极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帮助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