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粮丰季 仓廪俱盈实

——我市抓好抓实粮食生产走笔

■ 本报记者 赵宏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粮食安全问题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粮食生产能力大幅跃升的今天,端稳“饭碗”装好粮依然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作为山东省三大粮仓之一,聊城市农耕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是全省重要的“粮袋子”“菜篮子”。近年来,聊城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锚定“走在前、开新局”,筑牢丰收之基、抓实和美之要、走稳共富之路,全面吹响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的“进军号”,以全省1/18的土地,生产出全省1/10的粮食、1/7的瓜菜菌。

位于黄河、大运河交汇处,肩负着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任务,既要在提高单产上下功夫,又必须在推广绿色高质高效技术上走在前、作示范。迈向新时代新征程,聊城市主动对接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聚焦突破“吨半粮”,全力打造沿黄绿色粮仓示范区。

今年,聊城600多万亩玉米喜获丰收。前不久,山东农学会的专家到聊城市“吨半粮”示范区进行玉米实打测产。结果显示,聊城市“吨半粮”示范区绝大多数地块的小麦玉米两季产量能够达到1500公斤以上,这也意味着今年聊城市的“吨半粮”既定目标圆满完成。

“吨半粮”,即一亩地年产量超过一吨半的农田。今年以来,聊城市扛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围绕国家新一轮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力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4月22日—23日,山东·聊城粮食产能提升暨“吨半粮”高质量创建院士专家研讨会举行。来自全国、省、市农业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齐聚聊城,为推进聊城市“吨半粮”高质量创建建言献策、把脉问诊。

今年7月,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吨半粮”产能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工作目标:2023年建设“吨半粮”示范区20万亩,探索形成“吨半粮”产能建设的工作推进机制,到2025年建设“吨半粮”示范区100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00万亩以上、综合产能110亿斤以上。

粮食产能的提升,让“中国碗”盛上更多的“聊城粮”。在冠县里固七甲村,因为村里地下水的碱性大,种地不怎么挣钱,村民的土地大多往外出租,还有一些土地撂荒。村党支部书记王海超就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将土地从农户手中流转到村集体来,实行机械化、规模化种植。他带领合作社购买了能够施肥、打药的农用无人机,在地头安置了覆盖1000亩的智能水肥一体机,只要一按按钮,施肥浇地都能自动完成。王海超说:“我们合作社规模化种植的土地,一亩地平均能多收一二百斤。”

立足破解“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难题,我市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63亿元,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5475家,通过托管服务把现代生产要素融入小农户生产,走出了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聊城路径”。目前,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达到粮食种植面积的80%以上。

种子,被称为农业“芯片”。在农业产能实现新跃升的同时,聊城农业科技也实现了新发展。聊城市有力有序推进种业振兴,种业企业规模走在全省前列,截至2022年,全市有持证种子企业47家,企业资产总计17亿元,全年种子销售总额27.5亿元。莘县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制种大县,总育苗能力达到18亿株,使得“吨半粮”示范创建真正有了“中国芯”。

“放心吃吧,聊城产的!”9月16日,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上,以“聊胜一筹!”“聊城新三宝”为代表的聊城农产品品牌得到了众多参观者的青睐。近年来,我市重点打造了“1+3+5+N”特色农产品品牌体系,加强“聊胜一筹!”1个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持续打造旗下“聊城新三宝”东阿阿胶、临清桑黄、冠县灵芝3个高端品牌;结合粮食、蔬菜、畜禽、渔业、林果等5个产业板块,持续打造“莘县蔬菜”“礼遇高唐”等县级区域公用品牌,储备培育N个“链”上单品品牌,实现区域整体品牌和单品品牌相互支撑、同步发展,聊城农业品牌不断擦亮。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聊城将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努力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贡献更多聊城力量!

2023-11-02 ——我市抓好抓实粮食生产走笔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0837.html 1 水城粮丰季 仓廪俱盈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