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继孟:我对《聊城日报》充满热爱

■ 本报记者 张承斌

虽已退休多年,创作热情依然不减,用手中的笔记录身边的先进模范和典型,有多篇稿件被报纸采用……近日,记者在市委机关老干部活动室见到了77岁的退休老干部、老党员刘继孟,听他讲述自己和《聊城日报》的故事。

刘继孟是聊城市委党校原常务副校长,对聊城日报社的发展变迁非常了解。“《聊城日报》创刊于1958年,那时候叫《聊城大众报》,1959年更名为《聊城日报》,1961年,因故停刊,后于1985年复刊。复刊后的聊城日报社最初的办公地点在光岳楼附近。”刘继孟说,复刊之时,恰逢原聊城地委党校搬迁,当时的聊城地区行政公署决定从学校划拨部分土地给聊城日报社。

彼时,刘继孟担任原聊城地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因此与《聊城日报》结缘。多年来,他不仅常年读报,还坚持供稿,稿件以理论文章为主,另有多篇典型人物报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继孟的身体非常硬朗,现在,每天外出都是骑自行车,遇到好的题材,他就深入采访。他说,当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素材被自己挖掘出来,再苦再累也感到浑身充满了力量。

“虽然我不是专业的媒体人,但既然要写文章,就要俯下身子去调查。没有面对面的沟通,没有心与心的碰撞,写出来的文章是不能打动人的。”刘继孟说。曾经有一次,他采访一名抗美援朝老兵,和对方交谈了整整一天,由于太投入,天黑了都没有发觉。刘继孟说,让他欣慰的是,在阅读《聊城日报》的过程中,他看到了越来越多有故事、有感情、有温度、有情怀的好文章,“看到好文章,我不光自己看,还分享给其他人,这种分享本身也是一种快乐。”

由于多年和《聊城日报》打交道,刘继孟对这份报纸产生了深厚的感情。“《聊城日报》的报道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我想看的内容基本都能从上面找到。我热爱这份报纸,以后我会继续创作更多作品,为《聊城日报》增添一分精彩!”他说。

2022-01-0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088.html 1 刘继孟:我对《聊城日报》充满热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