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的立海模式
■文/图 本报记者 贾新伟
以鲜明色彩,描绘聊城农耕图卷;
以质朴笔触,书写聊城农业品牌文章;
以缤纷形象,丰富聊城农产品的文化底蕴……
历经数年的培育发展,“聊·胜一筹!”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为我市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强市目标的实现贡献向上力量。
秋色多赠予,立冬续盛情。让我们随着“跟着节气去打卡”大型融媒采访活动的脚步,走进“聊·胜一筹!”品牌企业——立海集团,在创新中漫步,在绿色中徜徉,感受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品”协同发展的品牌之美。
现代养殖
这里的鸭子住上“楼房”
11月6日上午,立海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内秋色斑斓,35座蓝色大棚静静矗立。示范园负责人陈兴立坐在办公室内,盯着电脑,不时地点点鼠标。
随着鼠标的移动,大屏幕上显示出35座养鸭棚内的温度、湿度、静压值、用水量……陈兴立根据棚内的实时数据进行调整,如果哪座鸭棚内的温度过高,依爱养殖云服务平台就会自动报警。他告诉记者,自从使用了这套养殖服务系统,整个养殖基地的效率大幅提高,成本也比散户的养殖方式大大降低。
依爱养殖云服务平台,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41研究所为立海集团量身打造。鸭棚内统一安装了空气源热泵、自动喂水、自动喂料、自动清理粪便等现代化养殖设施,实现了控温、控光、供料供水等全部智能化操作。
鸭子耐冷不耐热,鸭子养殖最重要的是鸭棚内的通风、控温。空气源热泵随时调整冬季、夏季的温度,保证鸭子在适宜的环境内生长。一批鸭子的平均生长周期是45天,传统的养殖户一座鸭棚一年最多能养7批鸭子,而立海养殖基地的鸭棚“全年无休”,一年能养8批。自动化程度提高后,工人的效率也大大提高,立海养殖基地内,平均两个工人管理一座鸭棚,一个工人管理2万只鸭子。
在监控大屏幕上就能清晰地看到,每座鸭棚都有3层鸭笼,鸭子犹如住上了“楼房”。立体化的养殖方式,让所养鸭子数量是传统农户养殖方式的4倍。陈兴立介绍,每座鸭棚面积是1500平方米,如果按照传统的养殖方式,鸭子存栏量最多只能达到8000只,而这种鸭子住“楼房”的方式,存栏量能达到四五万只,立体化的养殖方式提高了亩均效益。
“目前,在国内像立海这样高度自动化的肉鸭养殖基地很少见。”立海集团副总经理朱斌说,单体养殖规模、全智能化控制技术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生态循环
形成“绿色种养”模式
立海集团旗下的山东立海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总投资21.6亿元,建有生态养殖示范区、特色农业种植区、设施蔬菜种植区、花卉种植展示区、农耕民俗展示区。目前,生态养殖示范区的35座立体式笼养鸭棚,年出栏肉鸭约1500万只,销售额超5亿元。
通过依爱养殖云服务平台,我们了解到,鸭子的粪便通过自动传输带,清理到收集器内,最终进入沼气池,沼渣作为有机肥运送到旁边的果蔬种植基地,基地产生的蔬菜废料又能为养殖场提供青饲料。他们利用沼气发电解决沼气问题,最终形成“畜禽养殖—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蔬菜种植”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循环生态农业发展模式。
“在走访周边的蔬菜种植大棚、香瓜种植基地及种粮大户过程中,大家普遍反映,过度使用化肥,土壤易板结、肥力差,产量不稳定,病虫害也不好防治,迫切需要一种生物有机肥。”立海集团副总经理朱斌说,为了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立海集团组织成立了金沃丰生物肥业(山东)有限公司。根据鸭粪特点,经过无数次试验、对比,最终采用由日本提供的艾草乳酸菌发酵技术,经过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专家教授对发酵过的畜禽粪便进行科学调配,生产出一种易于农作物吸收的有机液体配方肥。
“这种有机肥溶解度高,吸收利用率高,还能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养分利用效率。”11月7日,莘县河店镇赵炳海村香瓜种植大户张广忠喜滋滋地说,“使用后,香瓜叶片肥厚浓绿、植株健壮、生长旺盛,这不,今年的玉菇香瓜,个头最大的达5.5公斤。”
当前,该有机肥料在聊城市场销售火爆,使用过的农户口口相传,成为液体配方肥的忠实客户。根据不同的作物及土壤情况,作物亩产量增加20%—50%,带动全区1万余农户增收致富,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新亮点。
创新研发
全自动加工的“流水线”模式
11月7日上午10点,立海禽肉食品产业园内,新建设的肉鸭加工流水线上,忙碌而有序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
立海集团积极打造高标准、全智能数字一体化禽产品加工基地项目,安装了国际领先的全自动肉鸭加工流水线,预计每年可增加销售收入约20亿元,提供1500余个就业岗位,带动4000余户肉鸭养殖户增收。
该集团一直致力于禽肉产品的加工、研发工作,目前,已配备先进的研发、加工仪器设备118台(套),在此基础上,实施了20余项禽产品加工工艺、加工设备等重大项目研究。其中,冷冻肉鸭制品加工工艺研究、肉鸭速冻调制深加工产品研制、阿胶鸭系列特色产品研发3项成果,已通过了国家级成果鉴定,获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了“用于在被屠宰家禽上执行操作的装置”等五项发明专利。
公司自主研发的“立海”牌冷冻鸭肉系列分割制品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是周黑鸭、煌上煌、海底捞等品牌及中国火锅协会委员会指定供应商,并成为“聊·胜一筹!”品牌首批使用单位。
全产业链
从地头到餐桌的“农业产业化”模式
11月6日下午,天空格外的蓝。东昌府区沙镇工业园的种鸭场内,成群结队的种鸭有的在扑腾着翅膀嬉戏,有的在悠闲地散步……
经过23年的发展,立海集团已拓展为集种鸭场、孵化场、肉鸭养殖基地、屠宰加工厂、熟制品加工厂、饲料加工厂、冷链物流、生态农业示范园、生物有机肥九大板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种鸭场占地500亩(1亩约合666.7平方米),常年存栏樱桃谷父母代种鸭约200万只。
——孵化场占地200亩,年孵化鸭苗约2.9亿只。
——全智能化立体式肉鸭养殖基地占地1000余亩,年出栏樱桃谷肉鸭约2600万只。
——屠宰加工厂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肉鸭加工流水线,年分割肉鸭约1.2亿只。
——熟食加工厂年生产速冻调理系列制品约1.3万吨,阿胶鸭系列酱卤肉制品1.6万吨。
——饲料加工厂占地200亩,年生产饲料约26万吨。
——冷链物流每年通过冷链运输各类冷冻加工肉系列制品约25万吨。
……
累累硕果,在一系列“国字号”荣誉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企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良种鸭示范基地”“全国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农业农村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国家禽肉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拓展新气象,打造高品质,立海集团正以波澜壮阔之势扬帆起航,以创新发展成就品质之躯,以绿色健康演绎品牌之美。
新闻链接
品牌,是农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
聊城的历史,是一部农耕文明史,是携风带雨、战天斗地、丰产丰收创盛景的纪实画卷。而今,聊城是中国重要的粮食、蔬菜产区之一,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誉为“中国蔬菜第一市”,用不到全国1‰的土地,种出了全国1%的粮食、2.5%的蔬菜,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着“聊城力量”。
国兴集团立足“土地整理的开拓者、城市更新的改造师、乡村振兴的领路人”定位,精细化打造运营“聊·胜一筹!”精致农产品品牌:持续擦亮品牌,全力提升品牌影响力;整合优势资源,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合力推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品”协同发展;创新销售模式,线上销售、线下推广同步发力;数字赋能现代农业,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等系列举措,实现了品牌运营质效同步提升,为我市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市目标的实现贡献国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