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轴”为媒 “承”接未来
——2023冠县·中国轴承(锻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侧记
■ 本报记者 李政哲
初冬聊城,叠翠流金,盛景正好。
11月14日上午,冠县会议中心高朋满座、精英荟萃,2023冠县·中国轴承(锻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这里举行。来自国家和省市相关协会的领导专家、高校院所的院士教授、头部企业代表等390余人齐聚一堂,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合作新篇,共促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是一次喜悦的相逢。本次大会,新老朋友相逢,15家轴承产业头部企业、140余家知名企业和协会参会。大家通过观看展会、聆听推介、交流发言,对聊城和冠县轴承产业发展有了更深入了解。
轴承被称为“工业的关节”,是机械设备中重要的零部件,被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力、汽车等领域,而轴承的质量关键在锻造。作为聊城轴承产业集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冠县轴承(锻造)产业以深沟球轴承、圆锥滚子轴承、推力轴承、滚动轴承、调心滚子轴承、角接触轴承为主,最大特色是可根据用户需求,灵活高效提供耐高温、耐腐蚀、高载荷等特殊产品的开发定制,已形成清水镇锻造加工、北馆陶镇组装和异形轴承、甘官屯镇精细加工产业集群,构建起了社会化分工、专业化配套、集群化发展的新格局,成功入选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目前,全县拥有各类轴承加工企业528家,年生产加工能力100万吨、产值80亿元,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轴承锻件生产基地,市场份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以上,并远销欧洲、北美、中东、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真正实现了畅销全国、销往世界。
“轴承是一个代表国家科技实力的产品。轴承锻造是轴承制造的第一道工序,也是关键工序,在保证轴承可靠性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理事长周宇表示,冠县轴承(锻造)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在节能减排、绿色制造、低碳环保、智能制造等领域大有可为。
这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会场内,专家、教授、企业家以推动轴承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纷纷建言献策,在讨论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轴承工业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和产业规模,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综合实力,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徐念沙说,冠县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轴承锻件生产基地,为中国轴承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进入新时期、新阶段,随着新装备、新技术的出现,面对全球化市场竞争,推进锻造行业高质量发展,既是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应有之义,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锻压协会副理事长韩木林说,希望大家通过大会加强沟通交流,吸收引进技术,加强研发合作和技术积累,在锻造技术工艺、装备水平和能力上取得长足进步。
……
与会人员还围绕冠县轴承(锻造)产业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等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以及创新性的意见与建议。
这是一次收获的旅程。本次大会共签约项目18个,其中,中国轴承工业协会、中国锻压协会、洛阳轴承研究所分别与聊城市人民政府、冠县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协议,清水镇等乡镇与国内知名轴承生产企业签订15个合作项目,携手实现互利共赢。
目前,冠县轴承(锻造)企业与国际国内知名轴承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其中,鑫开特轴承成为托辊轴承行业标准制定者、国家知识产权贯标企业,入围国内矿山行业指定品牌;欧本轴承成为一汽、二汽、长城、吉利、比亚迪等知名车企供应商;凯磊轴承与瑞典斯凯孚公司代工合作,与日本NSK、西班牙福赛等知名企业达成战略合作;中圆轴承与德国宜发、美国伊顿等企业进行合作。
群贤四海至,冠州兴业时。冠县县委书记张学宏表示,冠县将以这次大会为契机,加强交流,深化合作,全面提升,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大力指导下,进一步加强与中轴协、中锻协的合作,建设冠县轴承锻压培训基地;进一步加强与各大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走好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路子,推动轴承锻造产业绿色低碳发展,锻强产业基础,助力新时代冠县轴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极致匠心,清水锻造。2023冠县·中国轴承(锻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成功举行,将有力推动冠县轴承(锻造)产业园区化布局、集群式发展,为冠县轴承(锻造)产业发展搭起更高平台,为提升“聊城轴承”品牌影响力,推进聊城市制造业强市建设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