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聊城创新实施红色记忆工程

本报讯 (记者 赵宏磊) 11月11日,东昌府区举行零散烈士墓集中迁葬仪式,将李从庆烈士棺椁迁葬到东昌府烈士陵园集中安葬。

颁布实施《聊城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成为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组建以来出台的首个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市级地方政府规章;印发《聊城市“红色记忆”实施方案》,对本市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进行统一规范……为从根本上解决保障不力、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我市建立起红色记忆工程的法治屏障。

红色记忆是党领导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历史,是聊城市的宝贵资源。近年来,聊城市创新实施红色记忆工程,依靠刚性的法治约束、系统的工作抓手、柔性的文化影响、强力的督导落实,推动红色印记保护传承工作系统展开、初见成效。

针对大部分革命纪念设施和红色文化缺乏科学管理规划等问题,我市编制了《红色记忆工程抢救保护和提质改造实施细则》,按照抢救保护一批、深入发掘一批、优化提升一批、宣传创作一批等“四个一批”的总体思路,系统性做好红色记忆保护传承工作。

及时抢救保护一批。全面排查无人管理修缮、遭受非法侵占、面临破损倒塌的纪念设施,有序推进抢救保护工作。近几年,共修缮北杨集烈士亭、白佛头烈士墓群等20余处烈士纪念设施,为400余处烈士墓立碑。其中,开发区投资50余万元对建成73年的北杨集烈士亭进行了系统修缮,抢救了随时可能坍塌的红色丰碑。

深入发掘还原一批。重点发掘零散纪念设施背后的红色故事,将“无形”的红色传说固化为“有形”的红色记忆。通过查阅史料、实地调研,系统还原了陈官营战斗、“血水井”、张家楼惨案等革命战斗历程和英雄事迹300余处(篇)。特别是,省派第一书记工作队筹资50余万元,修建陈官营战役纪念馆,还原展示了陈官营战役始末,避免了肖永智等英烈的事迹被历史湮没的遗憾。

重点优化提升一批。重点对展陈设施陈旧、内容设计不合理、展品匮乏的纪念馆(堂)设施改造升级。按照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基本陈列超过5年的可进行局部改陈布展,基本陈列超过10年的可进行全面改陈布展的总体要求,系统性提升了8处大中型纪念设施。投资400余万元对市革命烈士纪念堂重新布展,投资150余万元对马本斋烈士陵园纪念馆陈展进行全面改造提升,投资50万元对梁水镇范公祠展馆陈列进行局部改造提升;耿楼战斗128名烈士入选第三批国家著名抗日英雄群体后,随即启动纪念馆修缮提升工程。

大力宣传创作一批。全面拓展红色文化宣教途径,引领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在聊城大地蔚然成风。今年以来,推出了《致敬老兵——口述历史》等系列宣传报道,让红色文化广泛传播、日渐鲜活。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经过持续努力,如今,红色记忆工程在聊城大地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2023-11-15 用活红色资源 传承红色基因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1414.html 1 聊城创新实施红色记忆工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