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o

桨稳舵牢 迎潮而上

——市财政局法治建设亮点综述

■ 郝凯

好的营商环境,就是最好的“梧桐树”。聊城市财政局积极践行“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持续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通过推出“精准化施策+法治化保障”组合拳,注重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使法治财政更好地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赋能添力,营造一流的法治营商环境。

桨稳舵牢,方可风正帆悬,迎潮而上。

“我们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财税改革的基本依据,确保财政重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规范高效运行。”聊城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任海波表示,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市财政局主动对标对表“三提三敢”要求,通过聚焦市场主体“内需”“刚需”“亟需”,打造财政法治宣传、法治保障、法治改革三张“新名片”,为财税改革保驾护航,锚定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航标,为建设“六个新聊城”贡献财政力量。

抓住“关键少数”

健全普法工作机制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实现良法善治,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必不可少。市财政局高度重视普法工作,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主要抓、牵头机构具体落实、责任科室共同协作的法治财政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定期听取“谁执法谁普法”责任落实情况和法治建设各项工作,及时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为全局普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市财政局牢牢抓住“关键少数”,坚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充分发挥局党组的“头雁”作用,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列入年度学习计划,通过落实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组织法治讲座、观看专题片等多种形式深刻领会。任海波带头开启“领导干部讲法课”活动首场法治讲座,深入解读习近平法治思想,带领财政干部学深悟透“十一个坚持”,充分发挥财政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如今,市财政局各级领导干部把学习党纪国法作为必修课,努力做到心中高悬明镜,手中紧握戒尺。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内心尊崇法治,才能行为遵守法律。只有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才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市财政局丰富普法方式方法,提升财政普法质量效果。今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市财政局积极开展普法宣传,通过搭建咨询台,悬挂标语,摆放展板,编印手册,将财政局展厅、普法长廊、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等各种传统手段和新媒体手段结合,主动扩大财税法律宣传阵地。

开展以案释法活动。为在政府采购领域更好地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引导社会公众更加熟悉、理解和支持政府采购工作,今年3月,市财政局录制《聊案说法之聊城市财政局政府采购案例解析》普法宣传片,通过以案释法、现身讲法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我市政府采购营商环境。

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企业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稳住经济大盘等系列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干部在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中的积极作用,3月23日,市财政局开展了2023年第一期送政策上门服务企业活动,向企业赠送了《助企惠民财政政策汇编》等手册,使企业对财政政策应知尽知,切实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连续两年召开“政府开放月”法规知识交流座谈会。为进一步宣传财政政策,提升财政政务公开工作质效,2022年9月、2023年9月,市财政局组织群众代表、企业代表等相关人士参与座谈,有效促进了群众和企业对我市惠企惠民财政政策的了解,提高了财政政务公开水平。

从公共法律服务更加触手可及,到普法工作助力全社会树牢法治信仰,市财政局聚焦法治政府改革,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基层法律全覆盖等项目保障,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高效赋能全市法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三个一”法治驱动

打造助企纾困新名片

11月13日,拿着《助企惠民财政政策汇编》手册,中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翠萍感慨地说:“今年初,市财政局就将新的财政政策送来,帮助我们排忧解难。对企业发展来说,这是一针‘强心剂’。”

“这笔贷款对我们这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来说,是一场及时雨。”11月14日,山东森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赵正峰说。就在3个月前,来自临清农商银行的一笔5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数量众多的市场主体,无论规模大小,都是我市经济的韧性所在,也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市财政局围绕市场主体需求精准施策,创新推出了“法治服务跟着市场主体走、财政保障跟着市场需求走、财税改革跟着市场回暖走”三张财政法治工作新名片,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

汇编助企一本书,聚焦市场主体“内需”,打造财政法治宣传新名片。市财政局针对不同类型市场主体,将法治宣传服务与组织专题调研、出台扶持政策、安排奖补资金、健全监管机制、开展执法活动“五结合”,主动回应市场主体需求,延伸法治服务触角。变“企业到处找”为“政府精准送”,既有整体谋划,也下“绣花功夫”。市财政局在全省率先编印《助企惠民财政政策汇编》,涉及特色创新、工业发展、服务“三农”、社保就业、大众创业等10大类128项,基本涵盖了现行的各类财政支持政策。在“三遍访”“我为群众办实事”“送政策上门服务企业”等各类实践活动中,发放各类宣传资料5000余份,有效提升了市民和企业对政策的知晓率。

破解纾困一道题,聚焦市场主体“刚需”,打造财政法治保障新名片。市财政局坚持在法治框架内破解精准支持企业的难题,维护公平法治的营商环境。

一方面“减负到位”,2023年1至9月全市累计退税、减税、缓税缓费38.26亿元,以“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负,着力解决小微企业生存问题;通过国有房屋房租减免、社保费“缓、降、返”、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创业担保贷款贴息等政策,有力降低企业成本。

另一方面“支持到位”,出资设立14支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总规模38.41亿元,投资项目30个,为企业注资增信,拓宽融资渠道,培育了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随着嘉华股份、金帝股份2家企业的成功上市,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在吸引撬动社会资本、促进投资兴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上市融资、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等方面作用愈发凸显,形成了财金联动扶持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有效吸引了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资源要素向聊城聚集。

创新发放契税消费券、汽车家电消费券,支持青年首套住房和多孩家庭购房需求,激发消费市场活力;新增专项债券限额153.43亿元,重点支持高铁、棚改、水利等160个项目,充分发挥专项债券投资拉动作用,为稳增长、扩投资提供了坚实保障。

答好创新一张卷,聚焦市场主体“亟需”,打造财政法治改革新名片。市财政局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树立“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确保有限的资金依法合规花在刀刃上。推进成本预算绩效管理试点,对83个部门(单位)353个重点项目开展成本效益分析,制定20项财政支出标准,加快建立“成本与绩效并重”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由市财政局推动,我市在省内首创建立市级政府共享公物仓,通过集约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最大限度盘活资产、增加收益,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规范高效,每年可节约财政资金1700余万元,增加收入2000余万元。

深化政府采购改革,提高对小微企业的价格评审优惠幅度和政府采购工程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今年1至9月,全市政府采购金额18.38亿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份额17.00亿元,占比92.49%,有力支持了中小企业发展。

今年5月,“‘三个一’法治驱动 打造助企纾困‘新名片’”,获评2022年度聊城市法治政府建设十大创新典型案例。

坚持依法理财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

法治政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市财政局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深化财税改革的基本依据,坚持依法理财,强化“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

既注重全面推进,又紧紧牵住“牛鼻子”。市财政局从源头控制,规范政策性文件。对规范性文件“应审尽审”,采取全流程管理,同时引入法律顾问协助审查机制,增强重大行政决策的可行性、稳定性和严肃性。

市财政局将公平竞争审查纳入公文办理流程,设置前置选项,实现全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并编制《政策文件合法性审核程序对照表》,提升审核精准度,及时检索文件中是否有不符合上位法要求的内容,从源头预防违法和不当行为。2020年至今,审查规范性文件16件,重大行政决策8件,公平竞争审查的政策措施30件,清理评估150余件,并在全市规范性文件管理培训会上作典型发言。

简政放权,规范权力运行;刀刃向内,勇于自我革命。市财政局动态调整权责清单,及时进行同步完善及认领,确保权力运行的规范透明。瞄准政务服务提升,压缩环节和流程2个,精简申请材料4份,压减办理时限30个工作日,全部实现全程网办。进行政策标准化梳理,系统录入49件,精确拆分解读,不仅在全市推进会上进行交流发言,还与省政策优化集中工作专班进行对接,加快实现“政策中央厨房”的兑现工作。

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变“有事呼叫”为“驻场办公”,律师随时全程参与、必要时提前介入各类涉法事项;完成公职律师备案工作,充分发挥专业人才优势,保证决策的合法性、降低权力滥用的风险。

市财政局直面“一刀切”执法等问题,加强监管,规范行政行为。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动态调整发布监管清单,制定实施细则和抽查计划,确保检查客观、公正、透明。

推进“互联网+监管”,实现事项认领率、清单编制率、事项关联率“三个100%”,完善行政执法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持续公布财政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行政处罚事项清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按照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公开发布财政预决算、减税降费、政府采购等信息6900余条,处理依申请公开件56件,财政透明度不断提升。办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156件,市民热线672件,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拓宽公开渠道,微信公众号、微博累计发布信息812条,在主流媒体刊发新闻报道190余篇,参加政风行风热线7次、新闻发布会11次,及时为公众解读新政,传递政策导向,极大增强了社会公信力。

时光流转,刻画出前进的足迹。法治理念的改变,折射的是治理水平的提升,市场活力的迸发——

我市成功创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立中央、省、市、县四级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融资担保“增信、分险、赋能”作用,今年1至9月,全市新增融资担保业务43.18亿元,服务中小微企业和“三农”主体1.64万户,预计可实现地方税收4亿元,带动就业3.5万人次;

设立新动能普惠金融转贷基金,截至今年10月,转贷金额17.4亿元,服务客户88家,有力解决了中小微企业倒贷中的资金需求;

2023年1至9月,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78319户,市场主体总量达725276户;

……

一组组数据,让人直接触摸我市财政法治建设的“获得感”;身边发生的变化,让人清晰聆听我市财政法治进步的铿锵足音。

沐思想之光,循法治之道。市财政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在法治轨道上持续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通过财政预算、税收管理、财政监督等领域的法治化建设,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更大市场活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贡献更大力量。

2023-11-17 ——市财政局法治建设亮点综述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1561.html 1 桨稳舵牢 迎潮而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