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城遍开双拥花
——聊城市推动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滔滔黄河边,悠悠运河畔。从聊城第一个党支部九都杨党支部建立,到发动坡里暴动、谷官屯暴动;从被毛泽东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到“钢铁濮范观、华北小延安”——中共冀鲁豫(平原)分局;从载入史册的刘邓大军渡黄河,到淮海战役中永不停转的小推车……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基因,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在聊城书写、沉淀。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民拥军意如山重,军爱民情似海深。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厚植在这片红色热土,时光流转、山海变迁,历久弥新、熠熠生辉……近年来,聊城市高度重视双拥工作,不断推出务实举措,开展丰富多彩的拥军活动,营造尊崇军人、支持军队的良好氛围。军地共谱军民鱼水情深新篇章,形成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频繁互动、关系融洽的双拥共建格局。聊城双拥之花愈开愈艳,实现了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顶格推进 同心聚力
“要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不断谱写军民鱼水情时代新篇。”
“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
初心如磐,念兹在兹。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双拥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聊城市委、市政府秉承习近平总书记的拥军真挚情怀,始终把支持军队改革建设作为应尽之责、分内之事,把部队官兵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来解决,全心全意支持部队建设,以“四优先”“五纳入”打造了聊城双拥工作的“烫金名片”。
穿越历史的交响,“军爱民、民拥军”的旋律从未在水城大地间断。聊城市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一把手工程”来部署,成立书记、市长任双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定期召开议军会、军地联席会和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推动实现双拥工作优先议定、双拥经费优先保障、拥军问题优先解决、部队发展优先支持,以创促建推动双拥工作与业务工作在行动上合拍、工作上合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做好双拥工作列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干部任期责任制、纳入部门综合考核体系、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项目。将支持部队建设改革、走访慰问部队和重点优抚对象等双拥工作经费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形成主要领导挂帅、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行各业共同参与的双拥工作机制。
我市始终将落实各项政策法规作为保障军人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在全省率先印发《聊城市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基本优待目录清单》,出台《聊城市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大幅提升优抚对象门诊补助标准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切实提高军人军属的获得感和社会尊崇度。
军地双方坚持把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部队教育规划,建立起立体化、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宣传体系。一个地方,总有一些故事令人动容;一座城市,总有一些力量让人澎湃。4年来,我市召开各级双拥工作会议20余次,审定相关事项18余项,解决军地有关问题63余项;出台系列政策文件30余个,投入1.2亿多元经费用于国防教育、拥军优属、走访慰问、褒扬激励、困难帮扶;发放抚恤定补资金14.5亿元,解决医疗补助费、门诊费1.2亿元,为重点优抚对象健康查体3万人次,组织40批次1800名重点优抚对象进行短期疗养,发放义务兵家庭优待金3.7亿元;投入近2亿元经费支援部队练兵备战和重点工程建设……
优质优先 尽享关爱
建设31个退役军人创业孵化基地和26个就业实训示范基地;选聘270名退役军人到中小学担任国防教育“兵教师”,遴选150名退役军人编入“校警队”;举办146场次退役军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发布就业岗位4.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4000余人;为退役军人发放创业贷款3.7亿元,完成贴息1012.4万元……
时代变迁,变不了拳拳拥军爱民之心;岁月更迭,掩不住浓浓鱼水深情。聊城这片充满红色印记的热土,一直有着深厚的拥军优属传统。多年来,聊城市全面落实拥军优属政策,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并围绕驻聊部队官兵最关心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用真心、真情逐一破解,让驻聊部队官兵和优抚对象尽享关爱、倍感温暖。
我市全力挖掘安置潜力,每年拿出充足安置岗位供退役军人选择。4年来,接收安置转业军官129人,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1859人,安置质量始终保持在全省前列。
全面落实就业、创业、贷款等优惠政策,广泛开展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技能培训、乡村振兴“兵支书”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全面推开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条龙服务。创新推出了创业导师团队、创业孵化基地、就业创业服务微信小程序、金融扶持、专场招聘等一揽子工程,着力打造线上和线下两个平台,线上开发了聊城军创小程序,线下签署“聊邯长安”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区域合作协议,形成4省4市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区域协同发展新格局。
我市推行“互联网+拥军店企”新模式,组织开展“千企万店拥军”活动,全市近3000家商超门店为军人军属和退役军人提供打折优惠,拉动消费约4000万元;依托“聊馨优品”消费帮扶平台,通过军地联合消费帮扶现场会等活动惠及群众13000余人,帮销金额达1000万元以上。
此外,我市常态化开展双拥活动,扎实开展科技、教育、文化、法律、医疗“进军营”活动,为官兵免费巡诊体检,捐赠电脑、空调、图书等办公生活学习用品。4年来,市县两级敲锣打鼓给2000余名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发放慰问金;拿出最好的教育资源,让309名军人子女顺利入学入托;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贴标准由每月1000元提高到1550元,累计发放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贴530万元。我市投入7000余万元新建市民兵预备役训练中心、征兵服务大厅,购置战备训练器材。
历史的足迹因砥砺奋进而更加坚实,发展的丰碑因团结奋斗而愈加巍峨。如今,在大力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下,我市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新局面,推动军地共建工作持续深化落实。
军地携手 共奏华章
武警聊城支队与4个村签订农产品购销协议,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投资45万元建设“党建广场”“党员之家”;与临清市康庄镇羡林小学共建“八一爱民小学”,每年投入15万元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共建活动开展……
关爱有力度,崇军有温度。驻守一地,造福一方。驻聊部队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始终围绕服务大局,立足地方所需、群众所盼、部队所能,积极投身第二故乡建设,在遂行急难险重任务上打头阵,在支援经济社会建设上当助手,在加强文明新风培育上作表率,有力彰显了人民子弟兵的浓浓赤子情怀。
4年来,驻聊部队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党委工程,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大力实施党建引领、文明共建、产业增效、基础援建、科技助民、医疗帮扶等“六项行动”,帮助17个贫困村、48户困难群众脱贫致富,资助60多名贫困学生。
建立“军警民消”联动机制,驻地部队官兵牢记宗旨、闻令而动、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应急救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面对漳卫河的严峻汛情,驻聊部队官兵、民兵应急分队火速前往支援,关键时刻挑重担、危急关头冲在前;在疫情防控期间,累计出动基干民兵3万余人次,为全市疫情防控作出了重要贡献;各武警中队与驻地公安机关建立联合巡逻机制,先后出警560余人次,有效维护社会治安。
4年来,军地相互尊重、相互支持、互办实事,联合开展征兵、送立功喜报、烈士纪念日等工作。每年春节、建军节等节日,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走访慰问驻军和重点优抚对象,驻军部队领导干部走访慰问困难群众,进一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军分区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活动;军地共同开展红色故事讲解大赛、双拥文艺晚会和首届双拥书画展等活动;在聊城率先开展了“双拥特色学校暨退役军人进校园‘双十’活动”,命名了102所双拥特色学校……
君驭南风冬亦暖,我临东海情同深。难得举城作一庆,爱我人民爱我军。水城人民将继续勠力同心、勇于创新,不断推动全市双拥工作取得新成效、新业绩,让鱼水深情浸润水城大地,让双拥品牌越叫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