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绿色廊道铺展幸福画卷
——东阿县一体推进“四个廊道”建设
■ 本报记者 赵宏磊
大河之畔,奔流浩荡。
东阿县境内沿黄线57公里,长度居全省25个沿黄县(市、区)第五位。11月19日,记者从东阿县了解到,今年以来,东阿县紧紧把握“四个廊道”目标定位,以“一园两区三带”为总抓手,统筹推进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推动廊道建设高质量发展,奏响“黄河大合唱”的东阿乐章。
保护优先,打造生态体验廊道
中秋国庆假期,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内游人如织,壮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
东阿县依托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串联黄河生态林场、黄河水利风景区、鱼山地质公园等沿线重要生态节点,实施森林群落管护与物种多样性保护工程,启动艾山山体绿化修复等项目,一体推进洛神湖国家湿地公园提升工程,聚力打造黄河生态廊道景观示范带。
目前,东阿黄河国家森林公园共有各类植物237种,野生动物300余种,工程文化型文化公园2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2处,黄河廊道沿线森林覆盖率48%,成为中国自然教育基地,被评为2023年全省生态旅游区。
创新发展,打造文化体验廊道
近年来,东阿县以创建全国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为引领,大力开发阿胶文化、黄河文化等品牌价值,“阿胶养生·黄河怡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围绕黄河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积极推进黄河淤背区旅游公路、沿黄乡村旅游廊道环线纳入全省黄河入海旅游交通网。实施百里画廊等九项工程,推动鱼山、艾山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提升,加快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打造黄河自驾游生态游风景道,推出四条沿黄特色精品文化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黄河文化体验。
东阿县承办了2023年全省“秋季黄河大集”启动仪式,2个文化体验廊道项目列入省重点,“艾山黄河踏青”入选“好客山东·乡村好时节”十大主题活动。围绕阿胶养生,开发中医膏方体验、研学旅游等项目,丰富“中医药+康养”旅游内涵。举办中华老字号中医药发展大会、尼山世界中医药论坛东阿行等高规格活动,东阿阿胶体验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产业带动,打造富民体验廊道
初冬的暖阳下,漫步在艾山村南大街,干净平整的黄泥墙泛着柔和的光,令人心情舒畅。路边的电线杆,喷涂了“二十四节气”彩绘,随处可见的雕塑小品,彰显着这个小村庄气质的与众不同。
东阿县以沿黄河文化体验廊道为重点,统筹济聊一级休闲农业体验带、沉沙池区,全力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文化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在“沿黄九品、品品连乡”乡村振兴展示带,启动铜城街道艾山村文化体验廊道重点村建设,实施山东手造·艾山民俗体验中心项目,村集体年增收10余万元,打造了“景区带村”的乡村振兴模式。
东阿阿胶、黄河鲤鱼、草莓等特色产品价值不断提升。东阿阿胶位列2023中国预制菜企业竞争力第11位,东阿黄河鲤鱼连续六届荣获中国国际现代渔业暨渔业科技博览会金奖。黄起元村“特色农业+休闲旅游”模式日渐成熟。东阿县成立“黄河农村电商文旅联盟”,将沿黄餐饮民宿、旅游研学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共建共享,打造幸福体验廊道
刘集镇苫山新村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开展“戏曲进乡村”700余场,乡村阅读活动1086场,文艺培训100余场,策划“赶黄河大集·品东阿好礼”“首届美食游乐嘉年华”等活动175场次……东阿县坚持“十个更加注重”,守好“三农”基本盘,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深入开展农村全域环境整治行动,累计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72个,5个村被评为全省景区化村庄。实施新一轮乡村文明行动,大力推进乡村移风易俗改革,创建市级以上文明镇村53个。姜楼镇陈店新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拓展文明实践服务,加快构建“15分钟城乡志愿服务圈”,广泛开展中医养生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900余场次,扎实服务基层群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