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田变大田 村民成股民
——李楼村走出共富新路径
■ 吕赵一诺
“我用家里的7亩土地,入股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每年不仅有土地的分红收入,还不耽误我外出打工,日子比之前好过多了。”11月18日,开发区北城街道李楼村村民马冬梅笑着说。
2021年11月,李楼村按照“支部引领、村社联建”发展理念,转变土地耕作模式,大力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立了李楼福兴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全村1030亩土地全部整合,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发展特色种植、畜禽养殖、乡村旅游等产业。截至目前,该村已经分红两次,让村民真正享受到村集体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表决大会上,我高高举起手臂赞成这项工作。我们家入股的土地有5亩,根据政策我们拿到了5.5亩地的分红。”村民李桂平高兴地说。
李楼村东临滨河大道,西距309国道2公里,北与西辛河相连,资源丰富,环境优美。2021年5月,李长正当选为李楼村党支部书记。在他看来,李楼村村民团结、勤劳,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开阔,布局合理。“必须利用好现有资源,抓住机遇,让村庄发展上一个台阶,不能让村民们守着‘金山’却挣不到‘金子’。”李长正说。于是,李长正认真翻看土地法,与村“两委”成员一起研究产业发展模式,多次召集全体村民开会,加快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工作。
“当我将成立合作社的想法说出来后,现场竟然没有一个人反对,村民对我们非常信任。”李长正说。村民纷纷在《李楼村村民承包土地交回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承诺书》上摁下手印,这手印也摁进了李长正的心里。
抱团发展、共同富裕是李楼村一直坚持的发展理念。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带领全村群众拧成一股绳,积极流转闲置土地,推进小田合并为大田,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村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村集体和村民按比例投资分红,再以合作社为基础,成立不同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性质的公司,发展特色产业。
2022年6月11日,茌平区一家农业企业以1485元/亩高价中标,成功流转李楼村563.67亩耕地。仅土地流转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10余万元。初期,每亩按照800元分红给入股村民,剩下的以入股形式滚入合作社发展基金,为后续发展积攒下第一桶金。
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是李楼村的主打产业。李楼村土地为碱性土壤,特别适合种植构树和“釜山88”西红柿。“釜山88”西红柿甜度高,经济效益好,售价是普通西红柿的3倍。目前,合作社已与城区30多家专业水果店进行经销合作,市场反响良好。依靠发展特色种植产业,李楼村实现集体增收5万余元。
缺少足够的资金,一直制约着李楼村产业的发展。“我们村还有很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比如,村里的大片林地,是个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吸引了不少城区居民前来游玩。但是因为资金不足,很多经营项目无法开展,难以给村民带来收益,这也是我心里一直放不下的一件事。”李长正说。当前,李楼村正在积极谋划“兴村”产业,不断盘活沉睡资源,奋力走好乡村振兴共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