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米芯里长出“小巨人”
■ 图/文 本报记者 李政哲
1月25日,记者在山东一诺生物质材料有限公司看到,成垛的玉米芯被整齐地码放在料场内。在工作人员操控下,这些玉米芯将先后经过水解锅、过滤器,被送往蒸馏塔进行工业处理。
千百年来,只能被当作柴火的玉米芯,摇身一变成为了生产糠醇的重要原料。糠醇的用途十分广泛,可应用于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医药、农药、染料、铸造等行业。
山东一诺生物质材料有限公司位于莘县古云经济开发区,是一家民营股份制化工企业。糠醇的研发让该公司打通了“玉米芯—糠醛—糠醇—呋喃”产业链。从用玉米芯生产工业原料糠醛,到生产糠醇、呋喃系列产品,再到生产2-甲基呋喃作为生产药物的中间体……从一根玉米芯出发,山东一诺开启了创新之路。
技术是企业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根本保障。山东一诺在这方面不遗余力,每年投入的研发费用保持在营业收入的3%以上。目前,该公司生产的糠醇完全替代国外进口的木糖醇母液,填补了国内空白,并在生物质材料的细分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2021年,该公司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18.5%,销售收入12亿元。
走进该公司科技研发楼,身着工作服、佩戴口罩的工作人员正在检测样本。2020年,该公司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科技研发楼,加强了研发和品管团队力量。该公司与中科院、华东理工大学、郑州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了联合研发中心;投资1000万元与郑州大学共同创立了协同创新研发和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该公司计划在上海建立研发中心,借助一线城市人才智力优势,不断提升研发水平。
“2020年,我们享受到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收优惠320万元。2021年,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我们能享受到更多的‘真金白银’,这对我们加大研发投入是强有力的正向激励。”山东一诺生物质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会杰表示。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该公司不仅技术过硬,工艺也过硬。该公司创新釜塔式连续加氢工艺,自主研发Cu/SiO_2催化剂,强化传质、传热效果,使糠醇纯度达98.9%;该公司开发的糠醇反应余热造蒸汽系统,实现了温度精确控制,节约了成本,使蒸汽用量降低40%。
“为了实施环保设施提升,公司投资800万元,与浙江大学合作,引进浙江大学国家热力能源研究所的先进技术,对公司三废治理系统进行全面技改提升,使公司的环保设施稳定达标运行,确保了所有排放达标排放。”范会杰说。
近3年来,该公司累计开展研发项目30余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32项,并主持制定了四氢糠醇团体标准、参与制定了2-甲基呋喃行业标准。
经过6年的发展,该公司通过各项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先后荣获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山东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国中小企业创新100强、商务诚信AAA级信用企业、聊城市新兴支柱产业等称号。
“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引进新技术,汲取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做好产业链延伸,降低成本,让环保、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力争5年内实现 IPO。”范会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