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蘑菇迎来金融“及时雨”

■ 本报记者 尹腾淑

11月18日,临清市尚店镇西荆林村的食用菌养殖农场内,一排排菌筒整齐码放在菌床网架上,一朵朵蘑菇犹如一把把撑开的小伞,长势喜人。

查看完棚内湿度、温度后,养殖户王增毅兴奋地告诉记者:“您瞧,这就是我们农场新上的恒温恒湿设备。自从用上这些设备,最近几茬蘑菇生长得非常好,现在又是蘑菇最适合生长的季节,亩产能超过2500公斤。按现在的市场价格,一茬收入就得1.5万元,这几年的坚持终于有了成果。”

3年前,王增毅回到家乡,开始了自己的食用菌种植之路。从创业之初,王增毅便坚持有机养殖,不使用任何农药、化肥,因此蘑菇的产量一直不高,售价不理想。提起这段辛酸的经历,王增毅感慨万千:“同样一座大棚,比别人少挣三四千块钱,我一度产生了放弃的念头。”

痛定思痛后,王增毅开始思考如何能够既坚持有机养殖又能提高效益。在外出考察学习后,王增毅发觉,自己的大棚设备已经陈旧,棚内温度湿度难以把控,影响了蘑菇的产量。

说干就干。今年年初,王增毅决定为12座大棚加建恒温恒湿设备,总投资50余万元。然而,手头没有充裕的资金,这可难倒了王增毅。

当时,临清农商银行开展驻村办公活动,得知王增毅的困境后,随即组织员工进行实地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向其推荐了“惠农贷”。在征得王增毅同意后,该行第一时间帮助其整理资料,并成功发放了30万元的“惠农贷”,解了王增毅的燃眉之急。

“多亏银行给我送来的这场‘及时雨’,让我及时加装了新设备,不仅节省了人工,还提高了效率,产量较之前有了大幅增长。”提起未来的发展,王增毅信心十足,“我发现加装设备后,还可以提前一个月抢种,这样在蘑菇集中上市前,我们的蘑菇就已经上市了,价格翻倍增长。”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如何为地方特色种养殖业贡献金融力量?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各金融机构自觉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战略大局来谋划,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主动作为、积极行动,聚焦产业兴旺,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做好“一村一品”文章,以金融力量激活产业帮扶“造血”功能,全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扶持了一大批特色产业,让农户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2023-11-24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1904.html 1 小蘑菇迎来金融“及时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