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餐饭的民生温度

■ 本报记者 夏旭光

“这里的饭菜种类多、味道好,‘幸福食堂’让我享受到了幸福的味道……”11月26日中午,在临清市刘垓子镇尹庄村的“幸福食堂”里,78岁的刘玉河老人吃完午饭,看着一屋子的老兄弟、老姊妹,乐呵呵地说。

刘玉河是一位独居老人,以前一直都是自己生火做饭,有时候做一顿饭吃两顿,有时候嫌麻烦就少吃一顿,日子就像自己做的饭菜一样没滋没味。

在“幸福食堂”的墙壁上,“敬老从心开始 助老从我做起”的字样正是刘垓子镇紧盯民生需求、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

民以食为天。为了解决老年人居家养老“吃饭难”问题,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吃上健康、营养的饭菜,刘垓子镇发挥党建引领、政府支持、村级主办、多元筹资、志愿者参与的优势,推行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搭建党群“连心桥”,积极探索“幸福食堂”长效运行机制,支持鼓励基层村开办便民、为民、惠民“幸福食堂”,用实际行动传承弘扬孝善美德,把“幸福食堂”建设成为老年人理想的生活乐园。

在尹庄村,60岁以上老年人占村里常住人口一半以上,75岁以上老人大多是鳏寡独居、空巢留守。他们日常生活缺人照料,生活质量堪忧。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尹庄村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延伸服务链条,建设“幸福食堂”,为老人提供餐饮服务。“幸福食堂”内配齐桌椅,配套各种文娱、体育设施,让这里成为老人的幸福家园。自从办起“幸福食堂”,村里75岁以上的老年人,不仅每天都能按时吃上热乎可口的饭菜,而且还能聚在一起聊天休闲,原来单调无聊的日子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从“吃饭难”到“吃好饭”,一粥一饭,看似简单,却传递着民生温度,寄托着老年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可口的饭菜、干净的环境、贴心的服务,大大提高了老年人的幸福感,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委政府对老年群体的关注、关心和关爱。刘垓子镇还积极探索“信用+养老服务”运行机制,从政府、服务、老人三端入手,全面推行养老行业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对辖区养老服务业全范围、全链条信用管理,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用“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回应群众的关切和期盼。此外,该镇还组建了一支责任心强、专业技术强、服务专业度高的养老志愿服务队伍。

“我们将以建设‘幸福食堂’为契机,努力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真正把民生所盼变成民生所赞,让老年人更快乐、更幸福。”刘垓子镇党委书记都善超说。

2023-11-27 1 1 聊城日报 content_41975.html 1 一餐饭的民生温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