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文艺牌 下活融合棋
——看东昌府区如何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
■ 本报记者 王培源
“镇里举办的文艺演出非常精彩,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11月28日,说起观看东昌府区“乡村振兴 好戏之约”斗虎屯镇专场后的感受,该镇后哨村村民靳玉芬连连称赞。
东昌府区以文化塑魂、文明创建、文旅融合为抓手,深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工作,为绘就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东昌府篇章注入了强劲内生动力。
创新宣讲形式,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东昌府区高度重视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中的引领作用,通过建立完善“1+6+5+N”宣讲模式,即1支核心队伍、6支宣讲服务分队、5大领域宣讲队和N个特色宣讲队,精心打造提升东昌府区烈士陵园、侯营镇侯营村红色小院等传统文化资源,推出“德善东昌府”“东昌府·新理话”“红色马扎”“流动课堂”等一系列基层宣讲品牌。今年以来,共开展各类宣讲1500余场,受众达100余万人次,“百姓讲、讲百姓”宣讲特色更加凸显。
着眼精准供给,让惠民活动“百花齐放竞争艳”。东昌府区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为落脚点,融入当地特色,制定为民办实事文化惠民清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今年,共开展“两河之约 共赴黄河大集”“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文化惠民活动1200余场。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效整合与配置公共文化资源,全区建有14个镇街综合文化站,736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并补充更新图书6万册。采取“点单式”模式,开展文化公益辅导,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
厚植信义底蕴,让乡村劲吹新时代文明之风。东昌府区围绕阵地建设、志愿服务等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文明蔚然成风。高标准打造闫寺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高马新村文明实践站等1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立区级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孵化基地3个、文明实践基地19个、家庭站1188户。在全区农村普遍组建了“美德信义+志愿服务”队伍,建立信义积分“红黄榜”,公示守信和失信行为,各村采取自建、联建方式设立信义超市、诚信驿站、幸福食堂、积分菜园等惠民利民场所,让“信义有价”“有德者有得”。
推进深度融合,让田园业态升腾“烟火气”。依托乡村文化禀赋,东昌府区通过文化与旅游、农业等各方面融合发展,释放乡村振兴新动能。目前,东昌府区有葫芦种植户4500余户,种植葫芦品种30余种,种植面积达1.3万亩,年综合效益达10亿元。该区连续举办了十四届葫芦文化艺术节,影响范围覆盖全国17个省、30多个地市。今年10月1日,集种植、美食、研学为一体的中华葫芦文化园正式开园。该区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深耕“山东手造·东昌府礼”品牌建设,用文化提升产品内涵,东昌毛笔、堠堌熏鸡、魏氏熏鸡等42种产品入选“山东手造·东昌府礼”第一批旅游商品,让非遗产品以昂扬姿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